早盤大小指數走勢分化,滬指下挫跌逾1%,創業板指漲逾1%后跳水翻綠。半導體板塊沖高,中微公司漲超10%。汽配股震蕩走強,文燦股份等漲停。航運港口板塊走低,中遠海能接近跌停。機器人概念股再掀起漲停潮,巨輪智能等漲停。煤炭等周期股重挫,種業、旅游、白酒等板塊走弱。午后三大指數持續走弱,滬指和深成指跌逾2%,創業板指跌逾1%,臨近尾盤三大指數有所回升。紡織服裝板塊拉升,龍頭股份漲停。煤炭、磷化工、油氣、有色等資源股持續走低,山煤國際等跌停。無人駕駛概念股異動,路暢科技漲停。整體看,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400股下跌。
截止收盤,滬指跌1.43%,深成指跌1.25%,創業板指跌0.79%。兩市成交連續第10個交易日破萬億。
盤面上,板塊普跌,半導體、服裝家紡、電子化學品等板塊漲幅居前,煤炭、油氣、磷化工等板塊跌幅居前。
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復刻6月29日操作尾盤進場抄底,全天凈賣出13.8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22.81億元,深股通則凈買入8.98億元。
半導體板塊大漲,從細分領域來看,今日半導體設備方向更為強勢、主要受益于中微公司昨日公告預計二季度凈利環比增長159%-210%。隨著設備本土化率提升,從北方華創、中微、盛美、芯源微、拓荊、華海清科的存貨和合同負債看,訂單呈現持續大幅增長趨勢,業績成長仍有較高的確定性。而針對半導體的砍單傳言,據專業人士調查,受高庫存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雖然消費類芯片產品需求有所下滑,但工控類等其他應用領域仍然需求旺盛。晶圓產能緊缺程度相較去年已有減緩,但晶圓制造廠商仍處于滿載及擴產狀態。
機器人概念股再掀漲停潮,安信證券研報指出,特斯拉即將推出人形機器人,軟硬一體化是大勢所趨。未來,隨著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其對高精度激光雷達的要求和需求將遠超車載應用,市場空間廣闊。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機器人規模化量產也將得到實現,智能機器人將被賦予更多功能,嵌入物聯網模組能夠幫助機器人交互并采取行動,保證機器人生產效率并實現多種功能。建議關注:1)硬科技龍頭;2)傳感器、物聯網模組和激光雷達等細分行業龍頭。
電子化學品表現較為亮眼,基本面來看,電子化學品由于生產技術壁壘高,生產難度大,濕電子化學品市場長期海外企業主導,2020年以來,部分國內濕電子化學品廠商逐步在半導體級電子化學品市場實現了客戶突破,國產替代邏輯有望逐步發酵。銀河證券指出,受益于下游晶圓廠產能擴張及國內對于高端半導體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半導體材料市場將迎來爆發。
汽車零部件強勢,根據乘聯會數據來看: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15.5%/環比+35.2%至183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近50萬輛。可以看到在政策大力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持續走高。民生證券認為,2022Q3汽車 新一輪復蘇將更為確定,行業整體有望迎來庫存周期(4年左右車型周期)與朱格拉周期(8-10年資本開支周期)共振機會。
國盛證券指出,宏觀上: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關注焦點重回經濟建設,在今年明確要保持5.5%的增速情況下,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導致完成難度加大,因此,下半年經濟有望迎來更強勁復蘇;微觀上:兩市指數持續反彈近2個月,多頭結構明顯,且仍未出現比較明顯的調整信號,上方雖有年線重要壓力,但在近期蓄勢后不排除指數有繼續向上突破再創新高預期。操作上,周二兩市指數雖有調整,但抄底資金入場較為積極,使指數日內就有一定修復。因此,在市場未出現明顯的調整信號,以及破壞當前多頭結構前,可繼續跟隨市場做多,策略上可繼續輕指數重個股,重點關注仍處低位且具有一定性價比的消費、醫藥等板塊個股的低吸機會。
東北證券表示,短期市場繼續處于盈利弱修復下的震蕩,核心變量是中報業績和機構資金回暖,聚焦業績和超跌修復。其一,中報業績較好且機構偏好角度:中報業績較好且機構偏好的成長(包括周期成長)方向,如軍工、有色、化工、醫藥等可重點關注。其二,超跌修復角度:受益政府采購、政策放松和疫后修復的的計算機(政府采購)、傳媒(元宇宙、游戲等)、出行消費(旅游、酒店、航空、免稅等)等值得關注。其三,政策導向角度:穩增長政策導向的新舊基建相關的建筑建材、電力設備,消費刺激導向的汽車、家電等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