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聯儲助理主席Chris Kent近日表示,該行尚不擔心貨幣貶值帶來的輸入型通脹風險,因為迄今為止澳元的貶值幅度很小且溫和。以貿易加權計算或兌一籃子貨幣而言,澳元的走勢大體符合其基本面決定因素。人民幣在澳元的貿易加權指數(TWI)中的權重最高。
Kent稱:“與任何一種雙邊利率相比,TWI通常對我們的輸入型通脹的影響更大。今年迄今為止,我們看到TWI貶值的影響約為2%,是相對溫和的。”
他引用了澳洲聯儲的模型,該模型表明CPI在未來幾年內總共只會上升0.2%左右。
過去六個月,澳元兌美元的匯率下跌了17%。這反映了美聯儲激進的緊縮政策和對其仍將保持鷹派的預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自俄烏戰爭后的高點出現下行。
盡管澳洲聯儲自5月以來已大幅加息2.5個百分點,并且還可能進一步加息,但本月與全球其他央行相比,該行的加息幅度較小,只有25個基點。
Kent表示,“鑒于需要建立更可持續的供需平衡,并且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澳洲聯儲可能會進一步加息。”
加息的規模和時間將取決于即將發布的數據,包括家庭支出對金融狀況收緊的反應,而金融狀況仍然在整個系統中發揮作用。
他指出,加息還將取決于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的前景。澳大利亞將于周三公布第三季度CPI,經濟學家預計總體通脹可能為7%,達到32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