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教育10月27日訊 昨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相關情況。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至2020年,小學一年級學生近視率大概是14%左右,同時,“雙減”針對的是不必要的課業負擔和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但從效果上來講,能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
據王登峰介紹,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三年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盡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仍取得明顯進展。
他表示,從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的總體近視率53.6%,到2019年,總體近視率下降為50.2%,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4個百分點。2019到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到2020年底,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又上升為52.7%,這個52.7%跟2019年相比上升了2.5個百分點,跟2018年相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
王登峰指出,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雙減”文件已經明確要求,不要考試,不要寫作業,同時樹立良好的用眼習慣。此外,為預防近視,要切實把課業負擔減下來,同時要多鼓勵、帶領孩子們到陽光下,切實增強體育和美育方面的功課,同時也幫助孩子科學安排作息、保障睡眠等。
另一方面則是切實加強五項管理的督導檢查和落實。王登峰表示,家校之間的協同,最重要的就是體現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休閑習慣。過多的使用電子產品和電子屏幕,對兒童青少年的視力發展非常不利。
王登峰提到,“特別是教育部推出的手機管理、作業管理、讀物管理,也包括睡眠管理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些如何落實都涉及到家校協同的問題。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幾項管理措施的督導檢查和落實,推動‘雙減’的真正落地落實,也是保護孩子的視力一個非常有力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