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杭州晶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華微”)披露了招股書,公司擬募資7.5億元,除了2.11億元將用于“智慧健康醫療ASSP芯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外,其余的1.91億元用于“工控儀表芯片升級及產業化”、1.75億元用于“高精度PGA/ADC等模擬信號鏈芯片升級及產業化”和1.23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等項目。
盡管晶華微近年來業績突飛猛進,然而其IPO的背后也是疑點重重,除了實控人家族持股超9成引發控制不當風險外,有兩家公司甚至在成立當年就躋身于晶華微的大客戶中,以及前五大供應商過度集中等風險。
資料顯示,晶華微主營業務為高性能模擬及數?;旌霞呻娐返难邪l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醫療健康SoC芯片、工業控制及儀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其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壓力測量、工業控制、儀器儀表、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其中,醫療健康SoC芯片的營收占比一直保持在7成,為晶華微的核心產品。
股權結構上,晶華微實際控制人為呂漢泉(中國香港籍)與羅洛儀(中國香港籍)夫婦。生于1949年的呂漢泉直接持有57.69%的股份,通過景寧晶殷華間接控制9.1%股份,羅洛儀直接持有14.34%股份;同時,羅偉紹(美國國籍)與羅洛儀系兄妹關系,為實際控制人一致行動人,其直接持有9.01%股份。呂漢泉、羅洛儀夫婦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90.14%股份。由此可以看出,晶華微實控人家族持股比例超九成。
財務方面,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華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27.88萬元、5982.96萬元、1.97億元、1.01億元,最近三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15%;同時期內,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8.81萬元、1111.86萬元、1億元和4891.65萬元,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甚至2020年凈利潤暴增8倍。
有意思的是,晶華微的前五大客戶名單還存在兩家企業成立當年便躋身公司大客戶的情形。
具體來看,縉云縣志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志合電子”)成立于2018年3月,而在成立當年公司便成為了晶華微的第四大客戶。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華微對志合電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97.31萬元、847.36萬元、1212.34萬元、1605.86萬元,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5.91%、14.16%、6.14%、15.83%。由此可以看出,銷售收入不但逐年增高,志合電子的客戶地位更是由2018年第四大客戶一度上升為第一大客戶。
需要指出的是,志合電子曾是晶華微實控人呂漢泉的關聯企業,呂漢泉曾委托他人持有志合電子40%的出資額,不過在2020年9月全部退出轉讓。
除了志合電子之外,深圳市新貴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貴晶科技”)也在成立當年便成為了晶華微大客戶。新貴晶科技成立于2018年11月,當年便以428.04萬元的銷售收入以及8.51%的占比成為了晶華微的第二大客戶。盡管2019年、2020年新貴晶科技并未在晶華微前五大客戶名單中,不過在2021年上半年,新貴晶科技仍在晶華微前五大客戶名單中,位列第五大客戶。
另外,晶華微還存在供應商高度集中的現象,公司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為2391.42萬元、1898.16萬元、6474.22萬元和3832.85萬元,采購占比分別為95.02%、93.76%、95.80%和96.52%,均在九成以上。
其中,晶華微對大供應商上海華虹采購占比逐年走高。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向上海華虹采購金額分別約為841.65萬元、781.93萬元、4237.56萬元、2814.99萬元,采購占比分別為33.44%、38.62%、62.7%、70.89%。
值得一提的是,晶華微的研發投入并沒有隨著公司營收的增長而增加,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華微研發投入分別為1725.54萬元、1677.00萬元、2027.3萬元和1076.5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32%、28.03%、10.27%和10.62%。(藍鯨上市公司 王曉楠 wangxiaon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