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名創優品在港交所公告稱,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在做空報告中對其的指控毫無依據。
名創優品進一步表示,該做空報告中包含對公司的誤導性結論及詮釋。
7月26日,Blue Orca Capital發布對名創優品的做空報告。
做空報告指出,通過七個月的調查,名創優品聲的5000多家特許加盟店中,數百家門店由名創優品高管或與董事長葉國富關系密切的個人秘密擁有和經營,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加盟商網絡。
做空報告還認為,目前名創優品的收入較上市前的峰值已下降40%,門店關閉以及加盟費用收入的下滑,均表面名創優品的股價應遠低于當前股價。
受做空報告影響,港股名創優品7月27日盤中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盤,港股名創優品報收于12.46港元每股,總市值157.8億港元。
名創優品遭做空機構做空
7月26日,Blue Orca Capital在其官網發布了一份關于名創優品的做空報告。
報告共從三點提出名創優品“正在衰落”的判斷:虛假的加盟商業模式、董事長的不正當收入以及大幅下滑的收入。
在“虛假的加盟商業模式”中,Blue Orca Capital指出,名創優品對外宣稱自己的價值主張是輕資產、高利潤的特許經營模式,也讓公司在前期能夠以最低成本進行大規模擴張,并表示加盟商是獨立于公司的第三方。
根據名創優品披露,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名創優品在全球共有5113家門店,國內門店數為3197家,其中有4家為直營門店,3169家為加盟門店,加盟門店的比例達到了99%。
但Blue Orca Capital通過對比中國企業登記注冊信息,以及名創優品門店的實際位置發現,在3169家加盟門店中,有至少620家門店是由名創優品高管或者與董事長有關系密切的個人,來擁有和經營的。
舉例來看,名創優品負責海外業務的副總裁黃錚,共注冊并擁有10家名創優品門店,其中3家已經關閉,但尚不清楚是因疫情封控暫時閉店還是永久關閉。
名創優品一子公司及多家分公司法人周紅霞,擁有12家名創優品門店,其中11家為MINISO門店,一家為名創優品的潮玩品牌Top Toy門店。
此外,名創優品的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李敏信的名下,曾經注冊過一家名創優品便利店實體,通過核對注冊地址與實際門店位置,確認該地址有一家名創優品門店。
而李敏信還擁有其他8家在名稱中包含“名創優品”的實體,均在名創優品成立的第二年注冊,并且與黃錚名下的名創優品門店,共享注冊電話號碼。
Blue Orca Capital認為,多項證據共同表明,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業模式”是虛假的,并掩蓋了名創優品真正的商業模式。
“620家所謂的獨立加盟門店,很可能是由名創優品實際控制和并予以資金幫助,名創優品的實際利潤率很可能低于披露的水平。”Blue Orca Capital表示。
Blue Orca Capital稱,名創優品財報的真實性也因此受到了破壞,公司的股價也應遠低于當前水平。
名創優品董事長葉國福被疑存在不正當收入
在Blue Orca Capital看來,相關文件還表明,葉國富通過與名創優品在不透明的英屬維京群島地區成立合資公司,并以此作為“中間人”,從名創優品竊取了數億美元。
具體來看,2020年11月,名創優品公告稱,公司與YGF MC Limited(由名創優品董事長、創始人葉國富及其妻子共同持股),共同出資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合資公司,其中名創優品出資3.46億元,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份,而葉國福通過YGF MC Limited持股80%。
合資公司的設立意在取得廣州一土地的使用權,并通過合資公司在國內設立的子公司來建設名創優品的新總部。
根據相關政府網站公開資料顯示,合資公司通過公開招標,以17.3億元的價格獲得了相應土地的使用權,其中投標保證金為3.46億元,與合資公司成立時名創優品的出資相符。
名創優品赴港上市招股書顯示,公司與2021年10月27日,收購了合資公司中葉國富持有的80%的股權,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總部大樓,交易價格為6.945億元。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在名創優品宣布收購葉國富所持股份時,合資公司的實繳資本仍為3.46億元。
在2021年10月28日,合資公司的實繳資本增至18億元。
綜上所述,Blue Orca Capital認為,葉國富并未實際向合資公司出資,并通過名創優品收購其手中的股份,從公司獲取資金。
機構稱名創優品營收較高峰已下滑40%
Blue Orca Capital通過復原舊版網站的方式,查詢到名創優品曾在官網稱,公司在2018財年的營收為170億元。
根據名創優品披露的財務數據,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名創優品的營收為約102億元,較170億元的高峰已下滑40%。
2021財年,名創優品的營收為90.72億元,與上一財年同期的89.79億元相比,增長1.03%;歸母凈虧損為14.29億元。
在2020財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名創優品的營收同比出現負增長,較2019財年的93.95億元減少4.43%,歸母凈虧損2.6億元。
2019財年,名創優品的營收為93.95億元,歸母凈虧損2.91億元。
但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一直保持著正增長。
在2018財年時,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為3459家,截至2022年3月31日,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達到了5113家,較2018年增長近50%。
除了營收和凈利潤未能明顯增長外,名創優品的同店銷售額,在2018財年為500萬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名創優品的同店銷售額已下滑至200萬元。
此外,Blue Orca Capital還結合國內媒體關于名創優品在疫情期間大面積關店的新聞,以及對名創優品前區域經理的采訪,共同佐證名創優品“逐漸下滑”的判斷。
在名創優品的官網上,披露了關于加盟費用的信息。
在2020年時,名創優品的加盟政策是加盟費用8萬元/年,貨品保證金75萬元;2021年,加盟門檻降低,加盟費用降至5萬元/年,貨品保證金60萬元。
到了2022年,名創優品進一步區分加盟政策:在市級店鋪,加盟費2.98萬元/年,貨品保證金35萬元;縣級店鋪加盟費1.98萬元/年,貨品保證金25萬元。
Blue Orca Capital認為,加盟門檻逐漸降低結合部分店鋪由公司相關人員持有,一定程度上說明公司對加盟商的吸引力降低。
7月27日,名創優品在港交所公告稱,做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在做空報告中對其的指控毫無依據。
名創優品進一步表示,該做空報告中包含對公司的誤導性結論及詮釋。
名創優品稱,公司正在審查該等指控,并考慮采取適當行動以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公司已成立獨立委員會來監督針對指控開展的調查工作。
受做空報告影響,港股名創優品7月27日盤中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盤,港股名創優品報收于12.46港元每股,總市值157.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