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前門大街、王府井商業街、隆福寺街區等老牌商街的東城區正在蝶變。8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東城區商圈發現,扎實商業設施的同時,東城區也不斷加碼文化元素。未來的商業街區與體驗、文化娛樂消費密不可分,這也是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當商業中融入文化時,如何“既叫好又叫座”是運營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老商圈融入更多文化資源
換上漢服、點單宮廷晚膳、品嘗宮廷小點……位于前門大街的宮宴餐廳,頻頻出現在社交平臺中,吸引年輕人到場打卡。宮宴的出現是一個縮影,東城區商圈都在主動尋求文化內容的入駐。面對擺脫標簽、如何破圈的問題,老商圈更新升級,嘗試接軌更多的年輕客群。
廣譽遠中藥博物館、大成小像老北京微縮景觀、杜莎夫人蠟像館、二鍋頭博物館等主題展館、博物館成為前門大街的牌面。同樣,2019年重張開業的隆福寺,首層引入了更讀書社以及餓魚、椒小廚、Half Coffee等特色餐飲商戶。
改造后的隆福寺北里保留了原有建筑特色元素,同時變身為文化創意園區。該區域引入的商戶包括木木美術館、聯合辦公WeWork、知名華人建筑師張永和的建筑事務所等知名文化機構,國際滑雪板領導品牌Burton的中國旗艦店,蘇蘇、京A、宴錦堂等北京知名特色餐廳,特色精品酒店八十一酒店等。
木木美術館為隆福寺帶去更多年輕的客群。據悉,木木藝術社區開業以來,日均客流量達1000人。商圈內的“煙火氣”也因辦公氛圍而更加濃郁。目前隆福大廈已經全部滿租,吸引了華夏銀行、北京中小企業再擔保、北奧集團等10家文化金融企業入駐辦公。
據悉,隆福寺二期新建的地鐵東四站織補項目功能定位為國際文化體驗與創新,重新命名為“隆福寺東院”,將與英國V&A博物館、設計博物館等國際知名博物館或美術館合作,打造國際文化交流體驗街區,預計2023年開業。值得關注的是,笑果文化脫口秀劇場也將伴隨隆福寺二期開業,吸引更多年輕客群進入到商圈中。
| 聯動 |
文旅帶動消費力
文商旅的互聯互動是商圈定下的小目標,這也需要一個更新的解法。位于前門大街南部胡同區的漫心酒店與宮宴、唐山皮影戲等進行了合作,推出套票業務。即消費者在漫心酒店前門大街店入住,將獲得觀賞票,去宮宴看一場展覽或去劇院欣賞一場皮影戲等。“顧客住在四合院,也能深度感受文化氛圍”,漫心酒店前門大街店總經理助理李志勇表示。
宮宴也借著“網紅”招攬顧客。宮宴餐廳負責人介紹,到店消費者多為18-40歲客群,客單價500-600元。
從旅游住宿到看一場本地演出、吃一頓京味兒餐食,文商旅聯動注入了更多消費力。李志勇介紹,店內顧客消費力在中高檔以上,入住當天會在前門大街周邊消費,粗略計算,每位顧客將帶動街區近千元的消費。借著暑期市場,更多外埠親子旅游度假活動還能進一步促進北京本地市場的消費。
文旅內容也承載了“1+N”的消費潛力。據隆福寺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白天,辦公人員的消費全部在商圈內發生。隨著二期項目增加商業設施,僅在商圈內就會產生更多消費。周末,項目內會不定期舉辦市集等IP活動,銷售額較平時增長近50%。
文化對消費、客流帶動在王府井大街逐漸顯露。2019年,王府井百貨推出和平菓局,重塑半世紀前老北京城的景象。公開資料顯示,疫情前和平菓局日均消費人次超萬,親子客群增加,給王府井百貨客流帶來增量。
商業與文旅想要深度綁定,需要更多符合現代生活的創意點。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商業、文化、旅游各個業態需要找到特色,并將特點、傳統底蘊與現代生活的時尚相結合。例如,現代年輕人喜歡漢服,需要漢服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現代感,這是一種美的再造。
| 跨界 |
商業不僅是消費服務場所
今年,東城區持續推進五大商圈建設,編制《東城區2022年商圈建設發展工作方案》。其中提到,東城區商圈規模將邁上新臺階,王府井商圈加快邁向百億級商圈,崇文門商圈規模突破50億元,前門、東直門、隆福寺等特色商圈規模實現新突破。東城區還將推動60家左右首店、旗艦店和特色體驗店落戶商圈,時尚品牌和老字號品牌交相輝映,文化賦能的商業業態、服務業態不斷落地。
未來商業不再是簡單的消費服務場所,而是商業服務和城市服務、社會服務、產業服務的充分融合。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認為,對于一個能夠展現城市文化高度的商業設施而言,本地人和觀光人都能青睞是重要的前置條件。“本地人喜歡”意味著項目所體現的本土文化被認可,本地人愿意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夠為觀光人群帶來他們想要感受的、可見化的城市“人文影子”。
賴陽指出,前門大街的更新,需要有北京獨特的文化底蘊打底,而街區需要與更多時尚內容結合。前門大街的新國潮、獨創性門店比例仍待提升,街區更要從游客打卡為主升級變化為本地消費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隆福寺地處三條地鐵線交匯點,這里可以形成以地鐵站為紐帶的全新商業中心,地上地下的結合使得隆福寺有著更豐富的品牌、更有氛圍的街區體驗環境和更加充分的商業服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