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金龍魚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5億元,同比增長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20億元,同比跌幅收窄至33%。截至8月5日中午收盤,金龍魚報收48.34元/股,漲幅6.41%。
在經歷了第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后,今年二季度,盡管原材料價格仍處于高位,疊加多地疫情管控的沖擊,但通過套期保值平抑成本波動,并在公司高質量的運營水平下,金龍魚業績快速恢復,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1526%,同比亦增長33%,業績重回增長軌道。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在行業普遍苦于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的逆境背景下,金龍魚率先吹響復蘇號角,憑著扎根中國三十年的深厚內功,展現出極強的經營韌性。面對即將迎來的上市兩周年,金龍魚頭上那頂上市初期被市場狂熱冠上的“明星光環”正逐漸褪去,但公司深耕行業的長期主義內核卻不斷綻放出穿越周期的寶貴價值。
逆境下彰顯綜合優勢
近年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對于食品行業而言,今年上半年普遍承受原材料價格上行帶來的利潤擠壓。Choice數據顯示,金龍魚所處的申萬農產品加工行業21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家公司預告上半年虧損,占比超3成。
具體看國際主要糧食期貨的價格走勢,黃豆、玉米、小麥的價格均自2月俄烏戰爆發后快速上漲至歷史高點,3月至6月維持高位震蕩格局。由于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構成金龍魚業務的主要原材料,終端產品的價格變動又具有遲滯性,造成第一季度公司盡管營收規模保持穩健的兩位數增長,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超過70%。
面對原材料價格的歷史高位,食品行業企業紛紛刀刃向內,竭力降本增效。但對于進入糧油行業30年的金龍魚而言,通過多年覆蓋全國的全產業鏈和多元渠道建設,以及“吃干榨凈”的精深加工模式,早已構筑起強大的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結合期貨套保等抗風險工具,使得公司面對外部環境的劇烈波動時更顯得游刃有余。
在今年3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金龍魚管理層就表示,“公司進入糧油行業很久,從歷史上來看,行情時好時壞,雖然現在情況不是很好,但長遠來看,我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還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今年第二季度金龍魚的業績迅速復蘇。一方面,由于期貨套保,一季度的衍生金融工具損失通過現貨利潤在二季度隨著銷售逐步實現,加之6月中下旬,主要原材料價格高位回落還實現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正收益。
另一方面,公司堅持引領先進消費理念,支持更健康生活,不斷依托敏銳的市場觸覺和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推出更多高品質新品,著力提升盈利中樞。上半年,金龍魚陸續推出科學主食公式谷薯雜糧米、針對兒童的BabyKing's發酵小面條和專供山姆渠道的輕怡中長鏈脂肪酸(MLCT)食用油,滿足不同消費群體、渠道的健康品質消費需求。
在第二季度,由于全國多點散發疫情,特別是上海的疫情管控,餐飲行業受到巨大沖擊,而金龍魚同時還承擔著應急保供的責任,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在上海疫情期間,金龍魚累計向上海市場供應包括米面油、調味品在內的多項民生物資達9萬余噸,利用全國布局、全產業鏈協同優勢,保障各地糧油市場供應,兌現“穩物價、保供應、不降質”的承諾。
除了構成穩健基本盤的傳統油米面業務外,頗受關注的金龍魚中央廚房業務亦在今年正式踏入元年,走向正軌。
布局預制菜志在千里
今年6月,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上,金龍魚向市場公布了其中央廚房項目的最新進展。
金龍魚的杭州央廚目前已逐步走向正軌,其自營部分的產品包括便當、預制菜等,整體經營情況良好。杭州央廚的產品還參與到了上海和杭州疫情期間的保供,并得到客戶的認可,認為公司產品的味道和口感都表現頗佳。
此外,河南周口和陜西興平的央廚會以學生餐為主,預計今年下半年會建成投產。
今年以來,由于疫情對居民餐飲的常態化影響,預制菜行業不僅經歷了消費者的熱捧,也在資本市場刮起一股炒作風潮。據國海證券的分析師測算,我國目前預制菜市場存量約為3000億元,未來6-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長期來看,甚至有可能達到3萬億以上的規模。
巨大的市場規模一時間吸引各路資本紛至沓來,讓人不禁質疑這片藍海是否終將廝殺成紅海。但實際上,預制菜并非新鮮事物,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隨著西式快餐進入中國,本土供應鏈的崛起,帶動以生產半成品菜為主的預制菜企業持續增多,B端也始終是預制菜最大的市場。
而金龍魚切入中央廚房領域背后的邏輯亦符合其一直以來的戰略——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廚房食品全產業鏈,綜合經營形成強大的抗波動性,并有效降低生產、物流及營銷成本,不斷創造新的高增長點和互補業務。近年來,除了中央廚房業務外,金龍魚切入醬油、醋、酵母、植物肉等賽道均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另一方面,金龍魚運用的還是熟悉的打法——從B端切入,逐步布局C端,最終實現B端和C端的雙輪驅動。通過充分發揮自有的米、面、油、調味等原料產品及渠道優勢,與中國及全球的優質食材供應商合作,打造以糧食類主食為核心的中餐工業化生態鏈平臺,金龍魚最大化發揮既有業務的全產業鏈優勢,不僅投入成本較小,同時協同效應強大,能夠快速建立起競爭優勢。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沒有采購、生產、品宣、市場、冷鏈物流與配送基礎,沒有任何現有資源依托,全部輕資產的預制菜玩家可能根本玩不起,因為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再到運輸,預制菜產業是一個全產業鏈項目。
而目前消費者對于預制菜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預制菜的口味的還原程度以及預制菜向品類多樣化發展,背后也對企業的質量管控、研發實力帶來了更大的要求——而這些恰是金龍魚多年來筑起的優勢壁壘。
短期主義總是盲目的,易被所謂的股價“上市即巔峰”遮蔽雙眼。但對于一家堅持長期主義的企業而言,從來就沒有什么巔峰,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同時,長期主義的核心不是長期,而是堅定地貫徹主義,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定位。
縱觀金龍魚的發展歷史,從糧油到米面,再到不斷充實的廚房食品矩陣,正是聚焦長期發展,朝著貫通全產業鏈的戰略穩扎穩打,才塑造了今天領先的市場份額與巨大的品牌價值。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相信未來不論是藍海還是紅海,金龍魚終將打通產業鏈路,在預制菜的賽道上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