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最大的,但是最好的之一。”
“今天龍湖是一個非常穩健的企業”。
8月9日的博鰲論壇上,恒隆集團、恒隆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宗的話音剛落。
【資料圖】
隔日,資本市場就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8月10日,財務一向穩健的top級別房企龍湖跌超16%,當日跌幅一度觸及19%,領跌眾房企。當日收盤,港股內房股幾乎全線下挫,大發地產跌超15%,弘陽地產跌超14%,碧桂園跌超7%。
這驚魂一日,龍湖蒸發了近250億港元市值,股價創下近3年來的新低,甚至跌破了每股凈資產。
在利好出盡的樓市,為何連優等生龍湖都被二級市場給出了這樣的成績?地產股還有邏輯可言嗎?
做空力量卷土重來?
龍湖的崩盤最開始的說法是源自一條商票逾期的傳言。
當日早間,這消息在投資者中間迅速發酵。一日之間,龍湖遭遇“股債雙殺”。
但很快傳言就被辟謠。龍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亞軍很快現身解釋下跌原因,“8月10日股價大跌,我們本身沒有太在意,這是市場驚慌導致的,企業根本沒出任何狀況。公司自去年開始已經沒有新增商票,目前商票余額約7億元,會在年底之前逐步兌付?!眳莵嗆娺€談及行業境況,“該爆雷的(房企)都爆了,現在是行業最黯淡的時候,但我們應該往光明看。”
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事甚至驚動了票交所親自下場幫龍湖辟謠。
8月10日晚,上海票據交易所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謠傳并不屬實,并對這種通過謠傳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予以譴責。
如此看來,作為民營房企標桿的龍湖對于地產股穩定的重要性,對于草木皆兵的地產市場來說,龍湖不能倒。
但盡管傳言很快被辟謠,資本市場依然是驚魂未定。
這不得不提到業內普遍認為更核心的原因,來自老熟人“瑞銀”的一則看空報告。
在瑞銀最新出爐的報告《China Property and Property Management:How is developers" cash burn?》(中國開發商是如何燒錢的?)中,龍湖、碧桂園、萬科、旭輝的自由現金流遭受到來自機構的質疑,龍湖的評級也從“買入”下調到了“中性”,目標價下調及25.7元。
而這個戲碼也并不是第一次見了。就在5個月之前,瑞銀對旭輝發過一份同樣的報告,認為存在大量合作項目的旭輝,可能會受情況比較危機的合作伙伴影響將會為此付出比較巨額的代價,評估過后同樣也是:下調評級。
當時,被瑞銀盯上的旭輝大跌22%,其他房企也被波及,龍湖跌了15%......
國外空頭勢力,前腳做空碧桂園,后腳盯上旭輝,這回又輪到龍湖了。
研究機構認為,這些做空機構找機會散播負面消息,訴求就是實現自身套利。
龍湖不能倒
在這輪風波中,表面上看是龍湖被謠言重傷了,實則映射著當下房企的脆弱與茫然。
其實在今年的3月15日,龍湖股價同樣也大跌了15%。同樣的事件,在當時并沒有引起過多關注,如今為何掀起了恐慌情緒?
在經歷了5-6月全國房地產短暫回暖后,誰也沒想到,7月,全國樓市會再次降溫。
7月份,百強房企中近八成企業單月銷售業績環比降低,甚至17家企業環比降幅超50%,百強房企平均降幅高達28.6%。
要知道,這可是在全國超百城剛剛釋放了各類救市政策后的結果。年初的時候,不少民營房企還期盼著寒冬之后的春天,在只要熬死了對手,等到政策的春風,很有可能可以再造一次樓市神話。
可好不容易等到了對手出局,救市政策盡出,甚至難得的金融調控政策大幅轉向。市場情緒卻變得如此陌生,才剛反彈了兩個月的樓市又出現了疲態。
尤其是七月,連期房制度本身都爆發了信任危機。這種局面下,即便龍湖再穩,投資者們也早已成為驚弓之鳥。
畢竟有恒大在前,市場已經見過太多的房企從看似沒問題,迅速走到了債務違約的死局。
在當前情況下,加上諸多民營房企爆雷聲起,市場信心處于冰點狀態,大家對于龍湖這家標桿民營房企的一點異動都會異常敏感。
而在房地產的三面旗幟中,龍湖是最具中國民營房企代表性的公司,也是最不能倒的民營企業,這是中國房產最后的堡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