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奶是液體乳的一種,是經低溫巴氏殺菌處理之后,保留部分微生物,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鮮牛奶的營養含量和良好口感,也稱之為“鮮牛奶”。
光明乳業無疑是巴氏奶領域的專家,其液態奶產品都以巴氏奶為主。光明的發家史已經有100多年了,其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上海可的牛奶公司,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光明的巴氏奶已經獨占了上海,目前業務已經拓展到江浙地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曾經是伊利的大哥,如今伊利成大哥
為什么說光明乳業曾經是伊利的大哥呢?因為光明乳業拿下了很多第一:2008年打造了中國常溫酸奶首創品牌——光明莫斯利安;2010年光明乳業成為國內首家引入世界級制造(WCM)的乳制品企業,并且在這一年收購了新西蘭新萊特(新西蘭排名第三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境外收購資產并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乳制品企業。
最關鍵的原因是,光明乳業的營收規模在2003年之前是最大的,伊利和蒙牛都只能靠后站。可是由于低溫奶有運輸半徑的限制,光明的營收規模很快就被伊利趕超,常溫奶保質期長,可銷售范圍廣,憑借這一優勢伊利迅速開辟市場。2003年伊利營收62.99億元,此時光明只實現了59.81億元的收入。
光明一直在堅守初心,堅持聚焦低溫巴氏奶產品,也正因為如此其市場規模無法輕易擴張,經過多年發展,乳制品行業如今早已是伊利和蒙牛雙分天下的格局,光明默默無聞并且長期戴著“老三”的帽子。
低溫奶和常溫奶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打法,低溫奶主打“送奶上戶”、基本一個區域一個品牌,而且當地人對本土品牌認可度非常高;常溫奶比較簡單,只要有知名度和渠道,在哪都能銷售。
隨著常溫奶逐漸強勢,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都被其占據,伊利和蒙牛很輕松地拉開了與光明乳業的差距。2021年,伊利和蒙牛乳制品市場份額分別為25.8%、22.8%,光明的乳制品市占率只有4.1%;液態奶的市場份額差距更大,相比于光明乳業4.9%的市場份額,伊利市場份額則高達30.1%是光明的6倍多,蒙牛的市場份額也有26%是光明的5倍多。
二、利率不斷下滑,2021年凈利率不足2%
從2017開始,光明乳業的凈利率開始不斷下滑,雖然2020年有一點上漲趨勢,可沒能持續下去,2021年凈利率只有1.96%。相比伊利和蒙牛,光明乳業的賺錢能力似乎有點讓人失望了。
凈利率是企業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凈利潤是由營業收入扣除成本和各種費用得到的結果,因此成本、費用的多少會直接關系到凈利率的大小。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光明乳業的營業成本一直在快速提升,2018年成本占比66.68%,2021年成本占比高達81.65%;這樣也就使得光明乳業的毛利率不斷下滑,毛利率由2018年33.32%下降至2021年18.35%。
所以,毛利率不斷下滑,在期間費用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凈利率也會不斷下降。
光明毛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奶牛飼料價格和原料奶價格不斷增加導致的。受全球通脹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牧場牛奶生產成本不斷上漲,2021年全年全國生鮮乳收購價格居高不下,均價達到4.29元/公斤,比2020年上漲13.20%。
三、巴氏奶市占率第一,向外擴張意圖明顯
雖然常溫奶市場,光明比不過伊利和蒙牛,可在低溫巴氏奶領域,沒人能干得過光明。低溫巴氏奶市場競爭十分混亂,新疆有天潤乳業,江西有陽光乳業,還有三元股份、新希望、燕塘乳業等,就算是伊利和蒙牛業務也有所涉及。
即便營收規模、凈利率不如兩個大哥,但光明是低溫巴氏奶的龍頭企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光明巴氏奶的市占率長期維持在13%左右,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是三元股份8%和新希望7%。
光明乳業發家地在上海,另外由于低溫奶限制運輸距離,所以其經營范圍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或許光明自己也很清楚,不論上海人民對其忠誠度有多高,僅僅上海一個城市或者說華東區域,總是有天花板的。若想繼續擴大規模,必須突破華東,向全國各地發展。
光明聚焦低溫奶領域,可低溫奶保質期短,想要擴大市場就必須在全國各地有自己的奶源,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版圖擴張夢。光明也確實有所行動:
2021年光明募集了19.3億元用于新建淮北濉溪、中衛、阜南、哈川牧場,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后,存欄規模將增加3.1萬頭。
同年11月光明以6.12億元收購小西牛60%的股權,小西牛在青海、寧夏擁有多個自有牧場,將有效提升公司原奶自給率。同時有望借助小西牛實現西北市場布局,加快全國化發展進程。
不僅如此,光明在建設奶源基地的同時,還積極擴展飼料來源。2021年,光明下屬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與多家種植戶簽約,種植優質青貯玉米、大小麥、苜蓿、燕麥19萬畝,收購飼料33.32萬噸。
四、總結
光明乳業由曾經的乳業龍頭到如今的低溫奶龍頭,主要是由低溫奶的特性決定的。不過,飛鯨投研也能看出光明在努力“出圈”,其加大上游奶源布局,增加自有牧場,就是想提升對上游奶源及其品質的把控力,畢竟得奶源者得天下。
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低溫奶要在全國范圍內發展,還需要冷鏈物流的支持。雖然光明早就有了自己的物流體系“領鮮物流”,也有自己的冷鏈物流運輸網絡,但目前只打通了長三角地區,還未建立全國的物流網絡。所以,光明擴張版圖夢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飛鯨投研長期跟蹤特色榜單:《成長50》:匯總各熱點行業具備成長潛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飛鯨投研。
關注飛鯨投研,這里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