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2日訊(編輯 史正丞)當地時間周四,就在全球資本市場為美國通脹形勢趨緩長出一口氣之時,葛蘭素史克、賽諾菲、輝瑞等一眾知名藥企卻集體下挫,背后的原因則與一款名為雷尼替丁(商品名Zantac)的組胺類受體阻抗劑有關。
【資料圖】
截至發稿,美股市場上葛蘭素史克跌超9%、賽諾菲和輝瑞跌3%、強生跌幅超1%。上個月中旬才在倫敦掛牌上市的Haleon(原GSK消費者健康事業)收跌近5%。
這藥怎么了?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提到的Zantac,已經在2020年被美國FDA勒令全面下架。作為一款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主要的作用原理是抑制胃酸產生。FDA給出的下架理由是,Zantac等雷尼替丁藥物在較高室溫存儲過程中,藥物中的雜質N-亞硝基二甲胺濃度可能會升高至超過人類可接受攝入量 (ADI),并帶來致癌風險。
(來源:FDA)
雖然藥品已經下架了,但作為一款一度非常流行的胃酸抑制劑,與副作用有關的訴訟足以令藥廠頭疼很長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這款藥物牽涉到的時間跨度和廠商還特別多。
雷尼替丁最早由葛蘭素公司在1976年發現,并于1981年投入商業市場,之后在1983年拿到FDA批文,5年后一舉成為“全球藥王”。1997年葛蘭素公司手頭的專利保護期到期后,一眾藥廠迅速在美國市場推出了仿制藥,牽涉到的公司包括輝瑞、賽諾菲、強生、勃林格殷格翰。
根據瑞信的統計,目前在美國法院與Zantac有關的訴訟案已經超過2000件,而引發這些藥企集體下跌的部分原因是,首宗相關案件將在8月22日開審,而更多的案件會集中在2023年初登場。
責任劃分一團霧水
由于市場關注的焦點在美國官司,所以各家藥廠之間的牽扯也令投資者愈發迷糊。周四Haleon公司的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公司從來沒有在美國推廣上市過任何形式的Zantac產品,不論是作為Haleon還是葛蘭素史克消費者健康事業。
這名發言人表示,由于1995年后多家藥廠曾銷售過Zantac,所以一些第三方公司需要承擔的責任可能會優先于Haleon。發言人確認,葛蘭素史克和輝瑞都已向Haleon發出了潛在賠償要求通知,但具體的賠償金額尚未確定。
輝瑞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公司在歷史上只銷售過很短一段時間的Zantac,上一回賣這藥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賽諾菲的高管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上也明確表示,目前并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Zantac能致癌,所以原告方不可能證明他們的訴請。
摩根士丹利根據以往的類似訴訟推算,與Zantac有關的損害賠償金額可能在105至450億美元之間,但分析師們也承認,目前這個階段相關案件對企業的財務影響仍有巨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