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塊預制頂板就位,地鐵12號線二期工程沙浦站正式封頂,成為全國首座“內支撐+大分塊+全裝配式”地鐵車站,整體裝配率達70%。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先行示范制定了裝配式地鐵車站預制、拼裝各階段的質量標準,研究出深圳特色裝配式車站獨有的拆換撐成環拼裝施工工藝,引領行業標準,成為業界“教科書”。
沙浦站是深圳地鐵首批裝配式試點應用的7座車站之一。全長235米,裝配段長164米,由762塊預制構件組成,整體裝配率達到了70%。頂板首次采用單塊的坦頂結構,重達128.8噸,為全國地鐵裝配式車站單塊構件重量之最。外框結構由四塊環寬為1.994米的預制構件采用“樂高積木”的方式進行組拼,大大減少了防水接縫數量,采用“兩墊一注一嵌”的防水體系,取消了全外包防水。首次提出了包括外框主體結構及內部支撐結構的全斷面裝配方案,后期內部結構也將采取預制拼裝。
深圳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裝配式車站具有綠色技術集成、BIM技術集成、智能化集成、標準化集成、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一體化精裝等特點,有利于節約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適應城市發展趨勢,踐行了國家“雙碳”發展戰略、綠色發展的要求。
據了解,市軌道辦、市地鐵集團早在2018年就對裝配式地鐵車站進行了調研,力求在裝配行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深圳建筑業智能建造轉型升級。并首次提出內支撐體系裝配式車站,選取7個站點作為首批深圳裝配式試點應用車站。通過2020年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四期調整工程裝配式車站初步設計修編專家評審會,最終確定“內支撐+大分塊+全裝配式”的結構形式。
市地鐵集團和施工方中國電建經過多次技術攻關研討會后,研發了“90噸+90噸智能龍門吊+多功能輔助拼裝臺車”作為裝配拼裝設備,重點解決了構件標準化研究、預制結構形式的選擇及構件的合理劃分、接頭防水技術的合理設計、構件的制作與安裝、拼裝過程中結構的力學特性研究等五方面問題,初步制定了深圳地鐵裝配式車站預制、拼裝各階段的質量標準,研究出了深圳特色裝配式車站獨有的拆換撐成環拼裝施工工藝,并在沙浦站的施工實踐中成功運用。
沙浦站的順利封頂對后期內支撐體系裝配式車站的推廣應用具有重大的意義,形成了創新體系,為實現“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新一代裝配式地鐵車站,引領裝配式車站技術應用和發展”的目標奠定了基礎,也是深圳地鐵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向智慧化、人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探求地鐵建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