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今天雖然窄幅震蕩,但從近3個交易日的走勢來看,周一陽線反包周五陰線,今天震蕩調整,其實是確認了周一的強勢。
(資料圖)
在這期間,此前領漲的大新能源板塊,開始出現分化。相比之下,上游周期近期卻表現出較好的持續性。這其中,養豬板塊較為強勢。今天將重點對其進行分析。
8月4日的夜報《震蕩中如何攻守兼備?》,對養豬板塊已進行了分析,重點有以下4方面:
1)目前市場的分歧,大致可分為反轉派和反彈派兩方。雖然兩派都認為豬價明年進入新周期是大概率,但雙方對于豬價短期走勢、和炒作標的存在較大分歧。
2)反轉派認為4月以來部分地區豬價翻倍+能翻母豬存欄在去年6月見頂+從2019年初開始的豬周期已持續3年。因此,反轉派認為近期豬價的上漲是反轉,也預示著新周期已經開始。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優先配置激進擴產的公司(激進標的),以博取超額收益。
3)反彈派則針鋒相對地指出:一、就整個周期價格波動幅度來看,目前仍是反彈;二、能繁母豬存欄總量雖然回落,但結構卻在改善,整體繁殖能力有所提升,使得實際產能的去化程度被高估;三、時間跨度只是新周期開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行業徹底出清才是開啟新周期的充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激進標的本就緊張的現金流將進一步承壓,很可能會倒在黎明前,成為被出清的對象;穩健標的才是更安全的選擇。
4)管理層處于下半年經濟的考量,不愿意看到豬價上行拉高CPI。7月初,發G委價格司組織行業會議并表示,近期豬價過快上漲的重要原因是市場存在非理性壓欄。
從上一篇分析養豬的文章至今,時間已過去了20天,這期間行業基本面是否會出現明顯變化?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行業的經營實際是有慣性的,難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改變。
促成養豬板塊短期內再度強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有觀點認為短期內需求將環比改善,利多豬價。夏季本身就是豬肉消費淡季,而今夏大范圍高溫進一步壓制了豬肉消費;但隨著8月下旬開學季,以及9月、10月的中秋、國慶的臨近,豬肉消費有望環比回暖。
不過,該觀點只考慮的需求的變化,沒有考慮供給的變化。在未來的一個季度內,豬價預計將面臨供給釋放帶來的利空,主要有四方面:
1)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等地當前的高溫天氣,大概率將持續到本月底。最高氣溫可達35~38℃,局地可超過40℃。并且經綜合研判,我國此次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的持續時間將會繼續延長,綜合強度將進一步增強。高溫天氣對短期生豬需求仍有壓制作用,難以證偽。
2)7月飼料產量止跌反增,環比增長4%,同比降幅由12.4%收窄至11.1%,也預示未來1-2個月生豬供給或明顯增加。
3)7月新生仔豬數環比增加0.4%、同比增加7.5%;規模場中大豬存欄量環比增加0.5%、同比增加8.7%,意味著下半年總體生豬供給量并不會比去年同期少。
4)根據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7月能繁母豬繼續維持大幅補欄趨勢,壓欄惜售、二次育肥現象,導致7月生豬供給出現異常減少,但隨著壓欄、補欄產能的逐步釋放,10月豬價跌破行業平均成本概率較大。
實際上,今夏的壓欄現象,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和行情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當養殖戶形成了夏季是淡季的經驗后,就會主動調整自己的出欄節奏。在十年幾年前,行業資訊并不發達,只有少數大型規模養殖戶,能夠承擔收集行業信息的成本。而如今信息發達,甚至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就有行業意見領袖分享經驗,而這會導致散養戶獲得信息的門檻降低。過去信息閉塞時,數量龐大的散養戶很難形成合力;但現在信息發達了,散養戶反而容易形成合力。
因此,過去所謂一輪豬周期持續3~4年的經驗,如今不能簡單套用。養豬行業出清,需要經歷深度虧損。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不支持這種判斷:一是因為能繁母豬去化只波及散戶,只要規模戶還沒去化,就難言真正的去化;二是因為7月飼料產量、新生仔豬環比增長,說明養殖戶還沒有深度虧損到徹底被出清。
另外,后市也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本輪豬周期已經開啟,但由于供給難以徹底出清,因此行業基本面的邊際變化來自需求端。在這種情況下,盡管豬價上漲的方向明確,但幅度不會太大。原因是行業仍存在著很大的擴產彈性,供給對于價格變化非常敏感,由于國內豬肉消費基本穩定,因此很難出現較大的供給缺口,也很難出現大級別行情。
綜上,支持豬周期徹底反轉的邏輯不共振。豬價的潛在利空,決定了震蕩行情、小級別弱趨勢的概率高于大級別強趨勢行情的概率。因此,在選股上,配置溫S股份等穩健標的,更加安全;在策略上,低吸勝過追漲。
以上內容僅為行業思考,不構成tou資建議,任何邏輯都需要遵循市場來選擇進出的時機。Gu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今天就這樣,上面沒提到的我們留言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