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4日訊(編輯 笠晨 劉旭日)總市值近4000億元的全球硅片與組件龍頭隆基綠能盤后公告,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4.81億元,同比增長29.79%。同日公告,擬107.5億元投資建設鄂爾多斯年產46GW單晶硅棒和硅片項目;擬25.2億元投資建設蕪湖年產10GW單晶組件項目。
Q1凈利26.64億元,據此計算,Q2凈利38.17億元,環比增長43%。刷新今年一季度創下的單季凈利歷史新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今日收盤,6個月以內共有27家機構對隆基綠能的2022年度業績作出預測,其中歸母凈利預估均值為143.73億元。盤后公布實際半年報值為64.81億元,占機構預測均值的比列為45.09%,低于二分之一。
從最新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來看,北向資金相比上期增持比例為4.65%,陜西煤業和股東鐘寶坤減持比列分別為28.45%、21.81%。
談其業績增長的原因,隆基綠能稱營收增長主要系硅片、組件價格增長;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39.62GW,其中對外銷售20.15GW,自用19.47GW;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18.02GW,其中對外銷售17.70GW(包括BIPV組件對外銷售87.35MW),自用0.32GW。
根據CPIA預測,全球光伏裝機量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新增裝機量達270-330GW,2025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90-110GW。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預計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85-100GW。
隆基綠能為硅片與組件全球龍頭,主營業務為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電站開發、建設及運營業務等,已形成了從單晶硅棒/硅片、單晶電池/組件到下游單晶光伏電站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其中單晶硅片和單晶組件業務是公司的核心制造業務。
從2021年全球組件廠商出貨量市場份額來看,隆基綠能位列第一,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斯特位列前五。
中信建投在6月13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隆基綠能硅片產能多布局在云南、寧夏等低電價地區,能源成本低于同業。
東吳證券曾朵紅等人在8月15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2022全年看,預計隆基綠能硅片出貨90-100GW,同增29%-43%,組件出貨50-60GW,同增30%-56%,單瓦盈利整體穩定。隨著2023年需求高增,預計公司硅片出貨138GW,組件出貨68GW,其中新技術組件出貨達30GW,疊加硅料降價,組件盈利進一步提高。
電池組件方面,隆基綠能半年報披露,在n型TOPCon和n型HJT等多種新型高效電池技術方向尋求突破,創造性地開發了HPBC結構電池。近期公司再次刷新HJT光電轉換效率記錄,達到26.5%。中信建投表示,未來 3-5 年的維度來看,頭部廠商之間最大的差異化就在于電池片技術,具有明顯優勢的企業能夠在這一輪技術變革中分享到行業技術進步的紅利。
長江證券馬軍等人在5月26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對于分布式,隆基綠能聚焦于HPBC路線,泰州4GW產線預計8-9月投產,西咸15GW預計將于9月左右投產,明年上半年有望實現滿產;對于地面電站,產品仍將采用區別于主流TOPCon的技術路線,并應用于鄂爾多斯30GW產能,預計明年投產。
華鑫證券張涵在7月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根據盈利預測與估值測算,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71.7%,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降至31%。
據了解,HPBC技術方式為P型IBC,基礎技術仍然是PERC,行業人士指出,“HPBC關鍵還是要看良率以及企業的量產水平和管理水平。”具體來說,“全背面電極的工藝比較復雜,對于光伏這種大規模量產的工業品來說是個巨大挑戰”。
此外,近兩年硅片產能擴張、成本差距收窄以及硅料供應壓制隆基綠能產能利用率等,公司硅片市場份額小幅下降,2021年隆基硅片的全球市占率在3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