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5日訊(編輯 劉蕊)在歐元已經跌至近20年來新低之際,法國興業銀行表示,在歐洲天然氣危機結束之前,歐元兌美元不太可能反彈。
法興銀行認為,今年能源危機持續惡化的環境下,歐洲作為能源買方,外貿地位愈發被動;而美國則作為能源供應商大賺一筆。這方面的分歧預計持續打壓歐元兌美元匯率,其影響力甚至更勝于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分歧。
(資料圖片)
截至發稿,歐元兌美元跌破平價后,目前徘徊于0.9996美元左右。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跌逾12%,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
歐洲和美國貿易地位差距造成歐元疲弱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基特·朱克斯(Kit Juckes)在報告中表示,目前影響歐元兌匯率的最大因素在于歐美在能源市場上的貿易地位差異。
他指出,今年的能源市場是賣方市場,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之一,一直從能源價格上漲中受益,美元也隨之飆升;而歐洲各國作為天然氣進口國,其被動的貿易地位使得歐元持續受到沖擊。
"只要能源危機持續,歐元就會穩定(在當前位置),"他說,“在我們度過天然氣危機之前,我認為沒有任何一種歐洲貨幣可能出現大幅反彈。”
朱克斯預計:"歐元兌美元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季觸底,底部預計在0.95-1.0區間內。雖然這一支撐位水平可能大致正確,但預計歐元在觸底后也很難在年底前反彈。"
能源飆升環境下歐洲最“受傷”
在俄烏危機爆發后,盡管歐美對俄羅斯進行了大規模制裁,但現在來看,歐洲似乎反而成了這場沖突中最“受傷”的一方。
在俄羅斯減少對歐天然氣供應后,歐洲天然氣價格不斷飆升,并將歐洲電力價格也推至創紀錄高位,使得歐洲企業和家庭背負了沉重的經濟壓力。目前人們已經普遍預期,這場能源危機將把歐盟推進經濟衰退的深淵。
朱克斯還將當前的情況與2008年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做出對比。
他提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國際油價也一度飆升,但當時歐洲和美國的進出口交換比率(terms of trade,簡稱TOT)都受到了影響。
所謂進出口交換比率,指的是一國商品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一般來說,TOT越高,意味著該國出口商品價格相對于進口商品價格更高,也即該國能以較少的出口商品換取較多的進口商品,這對該國說來是有利的;相反,如果TOT越低,意味著一國要出口更多商品才能換回與原來相同的進口商品,顯然這對該國是不利的。
灰線為美國TOT,紅線為德國TOT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2008年上半年國際油價飆升時,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和美國的TOT都同步出現下跌趨勢,甚至當時美國的TOT跌幅更大;然而,今年國際油價飆升的同時,德國和美國的TOT卻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趨勢:德國的TOT近乎直線下跌,而美國的TOT卻震蕩走高。
“這一次,相對效果完全不同。”朱克斯表示,“對歐元而言,這突顯出歐洲大陸面臨的挑戰有多艱巨。”
為了對抗高通脹,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今年都在持續大幅加息。盡管美聯儲在加息道路上比歐洲央行動作更加激進,但單憑這一因素也難以令歐元跌至當前水平。
朱克斯強調,事實上,當前德國和美國之間的TOT差異非常顯著,
“在影響歐元兌美元匯率前景方面,這一因素的影響力甚至比美聯儲或歐洲央行采取的措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