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趙昱
“超級大盤”的頂峰,應該非貴陽市花果園莫屬了。
作為亞洲最大的樓盤之一,花果園的總建筑面積達到了1830萬平方米,比北京的“天通苑”都要大上2倍。花果園小區的常住人口約為50萬人,幾乎占到了南明區總人口的一半,占到了貴陽市總人口的9%。
(資料圖片)
不僅如此,憑借著極為劃算的售價和鋪天蓋地的宣傳,花果園還俘獲了眾多貴州及鄰省購房者的心,其單盤銷量甚至一度蟬聯了23個月的全國冠軍。
注:花果園平面規劃圖
那創造了諸多銷售神話的花果園小區,到底是因何而建的呢?
這一切還要從12年前說起。在2010年之前,高樓林立的花果園還只是一片“臟亂差”的棚戶區,這里居住環境惡劣,房屋低矮破舊,承載了大批涌入貴陽的流動人口。
2010年7月,為了徹底整改棚戶區的環境,貴州省決定將貴陽市最大的“城中村”彭家灣片區,交由本地開發商宏立城改造。次年,宏立城又拿下了臨近的五里沖片區改造項目,兩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一組合,就形成了日后的花果園項目。
這個項目無論是當時還是在現在,規模都是極為龐大的。
據公開信息顯示,花果園棚戶區計劃拆遷的面積達到了400萬平方米,拆遷涉及的居民人數約為10萬人。除了建設住宅、寫字樓、學校、主題公園以及商業周邊配套設施外,宏立城還包攬了 12條市政主干道的項目規劃。
整個項目耗資900億元,歷時5年,最終在2015年竣工交付。
這個全方位的改造計劃,徹頭徹尾的改變了花果園的面貌。當時,連居住在附近的本地人都表示“花果園太大了,大的宛若一個城市”。
然而,在花果園建成之初,購房者的居住體驗并不算太好。由于高樓密集,樓宇之間的距離很近,生活在這里的居民會感到格外的壓抑。
花果園基本上都是44層的住宅,算下來一幢樓能有1000多個窗戶,密密麻麻的高樓排列在一起,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因為樓高道路窄,花果園還成為了堵車的“重災區”,即使在晚上12點之后,燈火通明的街道和馬路仍然擁堵不堪。
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花果園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整頓。在引入諸多商業配套和疏通交通線路后,花果園還是靠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了貴陽一大商業地標。
2010年10月,在花果園開盤時,樓盤最低的價格僅為3680元每平。這對于當時有購房需求的消費者來說,是市區內性價比最高的剛需房。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并切實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環境。
除此之外,花果園項目還成功拉低了貴陽市的整體房價水平。
2012年,在花果園第三期樓盤入市時,為了滿足開發商對資金回籠速度的高要求,宏立城將房屋的售價統一調整為3980元每平,將項目的整體均價維持在了4200元每平的價格。
受花果園三期售價的影響,另一個720萬總建面的超級大盤中天未來方舟,也不得不以3580元每平的價格開盤入市。這兩個低價的樓盤,無疑對當時整個貴陽的房價都產生了劇烈的沖擊。
事實上,像花果園這樣的“超級樓盤”,在全國并不少見:北京天通苑、上海康城、成都“蜂巢”小區錦江城市花園都是非常著名的巨型小區。
雖然在當人們談及這樣神體量的樓盤項目時,大多都充斥著調侃的語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樓盤切實的幫助城市解決了民生工程問題。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