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月5日),醫藥醫療板塊隨市繼續明顯回調,中證醫療指數跌1.3%,幾乎跌破過去28個月新低,2022年以來跌幅為27.47%,已超過2016年熊市水平。
【資料圖】
而在資金方面,根據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昨日份額凈增長超6億份,資金流入超3.05億元!近20天合計凈申購超20億元,伴隨調整持續大幅流入中。
伴隨年內醫療板塊持續回調,醫療ETF(512170)持續獲得資金加倉布局。
截至9月5日收盤,根據上交所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2022年以來份額凈申購為112.79億份,目前最新基金份額升至320.74億份,穩居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
兩融方面,根據上交所最新公布數據,醫療ETF(512170)昨日融資買入額高達5400萬元,最新融資余額升至4.95億元,連續突破上市新高,獲得融資客明顯看多!
【最新觀點】
近日,伴隨中報業績披露截止,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相繼浮出水面,對于持續調整一年多醫療醫藥板塊而言,靴子終于落地。對此,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基金經理胡潔發表最新業績看法:
目前中證醫療指數的成分股均已發布2022年半年報。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上半年,醫療板塊整體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同比去年上半年仍呈現出增長。按整體法計算,中證醫療指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為42%,凈利潤增速為45%,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等頭部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在70%以上;而從2022 年全年的預期數據來看,其全年凈利潤增速為 46%左右,體現出醫療板塊較高的成長性。
數據來源:Wind
當前中證醫療指數自2021年7月高點以來回撤幅度已達47%左右,與其他成長性板塊相比,醫療板塊目前處于明顯超跌狀態。從估值上看,當前中證醫療指數最新的PE估值為26倍左右,位于近7年以來的最低位,具有較高配置性價比。
長期來看,醫療是一個長坡厚雪賽道品種:人口老齡化的加速、14億人口的醫療健康剛需,是驅動醫療行業長期高景氣度的堅實底層邏輯。當前我國醫療衛生支出比重不高,相較發達國家10%以上比重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展望后市, CXO、醫療設備等板塊仍會呈現高景氣,消費醫療、醫療耗材的終端需求呈現出恢復的趨勢。另外,從政策上看,我們看到,醫療器械板塊或迎來政策拐點。
9月3日,有關部門就“創新醫療器械納入醫保收費綠色通道”的建議公開答復函,其中明確提出創新醫療器械暫不實施帶量采購,這體現了政策對創新醫療器械的鼓勵,板塊估值有望回升。
因此對于醫療板塊未來長期的景氣度,無需過度擔憂,當然,短期有政策和資金偏好的影響。從醫療板塊的行情走勢來看,2021年中證醫療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34%左右,具備高波動高彈性的特征。從估值與成長匹配度來看,醫療板塊當下具有較高的估值性價比,是左側布局的好時機,投資者可逢低分批買入,并長期配置享受醫療行業長期發展的紅利。
興業證券最新周報觀點表示,醫藥板塊當前處于戰略性底部,具備政策底、估值底、持倉底特征。站在當前時點,我們再次重申板塊觀點,看好呈現經營反轉狀態的藥品板塊、高速成長賽道生命科學上游、即將迎來估值切換的消費醫療。
國盛證券醫藥生物在《醫藥中報總結里面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中展望后市表示:
醫藥7-8月調整還掉了6月份反彈的漲幅,醫藥的表現更多的可以理解為“市場資金倉位再分配”,醫藥是市場交易因素多維度提示出清,但行業確實沒有大變化,底部區間沒有問題,但不支持快速上漲修復。醫藥總體來說還是低位板塊,市場不穩定,風險也不大。我們對下半年醫藥的相對收益仍然樂觀,但因為后續醫藥的上漲源于【市場對于醫藥行業從過分悲觀認知到正常認知的修復轉化】以及【當下市場狀態下的比較優勢帶來的倉位再分配】,大概率是U字底而不是V字底。在這個時間點,醫藥的勝率和賠率都是很舒服的,無非是用時間去換空間了。
國金證券認為,醫療板塊半年報陸續完成披露,受Q2局部公共衛生防控反彈影響,板塊內部分企業增速受到影響,但仍有板塊內優質企業體現經營韌性,保持良好甚至加速增長勢頭。考慮到2022Q3開始行業經營實現穩步恢復,延遲需求不斷釋放,疊加估值切換、2021年醫療板塊業績基數前高后低,集采控費政策預期趨于穩定等因素,我們延續前期判斷,即“醫療板塊下半年打個翻身仗”的預期不會改變。
隨著中報業績逐步明朗,市場圍繞二季度業績表現的憂慮情緒解除,我們預計醫藥醫療板塊下半年至2023年有望迎來業績、估值、持倉等多方面反轉機會,值得加大配置力度。
布局方向上,醫藥創新與消費醫療仍然是最大的增量成長機會,當前估值性價比突出,值得重點把握。
數據統計顯示,在2016年估值新低后,中證醫療指數在此后2年多時間內,收獲了一輪接近240%的大級別行情。
?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399989)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于公共衛生防控、醫療物資出口等需求;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高成長領域,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同時覆蓋8只CXO龍頭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