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業界素有“金眼銀牙銅骨頭” 一說。種植牙利潤率高企,多次被輿論指是暴利行業。據Med+研究院的測算數據,我國人口潛在種植牙數量1888萬顆,潛在種植牙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如今,這一市場面臨重大變化。9月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開展全面覆蓋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據此,種植牙服務價格下調最大幅度可達5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知》強調,將有序推進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技耗分離”,主要采取“服務項目+專用耗材”分開計價的收費方式。此外,《通知》還明確口腔種植體將進行集采,牙冠進行競價掛網,種植牙醫療服務進行價格調控,例如,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一顆牙4500元。
“這是之前對全國種植牙醫療服務情況調查后出臺的具體操作文件,重點是‘技耗分離’,而且對技術服務與耗材集采進行了安排。”醫改研究專家徐毓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耗分離”最值得關注,“讓人們明白貴在哪里,不再糊里糊涂。”
徐毓才認為,此次調整考慮了各方利益,“首先要降低價格,包括醫療技術服務,也包括種植牙本身成本及制作;其次給出最高價,即不突破天花板,各地組織集采有了‘標準’,也就有了可操作性。”
9月9日,牙科股大幅高開,通策醫療(600763.SH)、融鈺集團(002622.SZ)雙雙一字板,正海生物(300653.SZ)、國瓷材料(300285.SZ)、美亞光電(002690.SZ)等大幅高開。
圖片來源:圖蟲網
種植牙服務價格下調30%-50%
口腔種植的費用大體包括種植體、牙冠和醫療服務三個部分。
公立醫療機構采購高端品牌種植體4000元-6000元/套,其他種植體2000元-3500元/套。從第三方加工廠采購的牙冠大多在1000多元,自制牙冠價格更高。近期全國范圍內登記調查的初步結果顯示,以各省份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為例,醫療服務部分的平均費用超6000元,一些省市費用超9000元。
今年4月,寧波市醫保局在全國范圍內首先推出種植牙的醫保限價支付政策,對種植牙的全過程限定價格為國產品牌3000元/顆,進口品牌3500元/顆,其中耗材價格為國產1000元/顆、進口1500元/顆。兩個月后,蚌埠市宣布將種植牙納入集采,實行種植牙項目限價收費,其中三級醫院不高于2200元/顆,二級醫院不高于2000元/顆,一級及以下醫院(含口腔門診)不高于1800元/顆。
相關信息也引發業內人士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僅要求種植牙總價3000元,不考慮其背后植體的進價,以及配套所需的基臺,愈合螺絲,耗材,醫生護士人力成本。公立醫院為了不虧損,可能考慮少開展甚至不開展種植牙業務,患者不會成為真正的獲利方。”
如今,國家醫保局一改單一限價標準,在征求各方意見后,提出將三級公立醫院種植牙醫療服務部分的價格調控目標確定為4500元。4500元指門診診查、生化檢驗和影像檢查、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等醫療服務價格的總和,并不含種植體和牙冠價格。
《通知》還考慮到地區差異性,對當前醫療服務價格整體已普遍低于4500元每顆的地區,鼓勵維持現行低價;允許三種情況可在4500 元基礎上浮動價格,浮動比例為10%或20%,對于同時涉及多種放寬情形的,則分別計算后加總。服務價格可浮動至4500元、5400元、5850元和6300元。若按前述9000元服務價格計算,下調幅度為30%-50%。
針對此次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控幅度,多名業內人士認為相對合理。華南地區一家三甲醫院的牙科醫生陶立(化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除耗材,將種植牙醫療服價格定為4500元是可以接受的。”
業內外視角存差異
對于4500元-6300元服務價格,也有網友認為價格依然不低,“服務費4500元,加上其它耗材費用要5000-6000元,仍是一筆不小開支。”
國海證券研報曾指出,經測算,從消費者支付端看,種植體費用占比預計在10.4%,修復材料占比9.6%,牙冠占比3.5%。剩下的費用則用于支付醫師費用、市場推廣費用、購買醫療設備、口腔醫院盈利等。
徐毓才指出,“病人希望更便宜,但醫療服務起碼要不賠本才可以持續,否則價格太低,市場不提供,病人也難以獲得服務。”陶立則認為,價格壓得過低并不合理。患者種植一顆牙至少需要4個月時間,去4-7次醫院,除去牙冠、種植體這些核心耗材,整個過程還有基臺、螺絲、愈合帽、轉移桿以及取模和成型所用的耗材,每個大概幾百元,這還不包括醫生、護士等人力成本以及后續維護成本。
“如果種植牙價格壓得過低,有可能導致一個不好的趨勢,大家寧愿選擇拔牙種牙,而不是通過治療保留一顆牙齒。”陶立介紹,醫院做一顆牙的根管治療加一個全瓷牙冠,價格在3000元-8000元不等。這意味著,留住一顆牙的價格可能高于種一顆牙的成本。
“做完根管治療還有咬折風險,那很多人可能就干脆不折騰,直接種牙。”她表示,種植牙有壽命,第二次種牙的難度和風險肯定會比第一次種牙高。從健康預防和為患者負責的角度,醫生也更希望患者能夠保留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