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韜略 王寒
(資料圖)
近日,復星系連發公告減持多家上市公司股份,目前其已累計套現超過60億元。市面上有人將此與穆迪此前下調復星評級關聯解讀,甚至還炮制出“復星6000億債務壓頂”的說法。
這顯然是反應過度了。
事實上,穆迪并非針對復星,而是認為目前房地產流動性危機爆發,外部融資環境整體受創。其將復星國際列入評級觀察的做法,在如今風聲鶴唳的地產行業也相對溫和。
健康、快樂、富足、智造,是復星國際業務的四大板塊。而6000億的負債是合并旗下眾多子公司報表得來的數字,而非其自身的債務,而復星國際也沒有連帶責任。
那么,排開這些干擾,應該如何解讀復星系的減持動作呢?其實,從郭廣昌和復星一貫的作風,就可見一些端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復星在地產業務上“不走尋常路”。作為較早做大做強地產業務的民營企業之一,自2005年起的十余年間,復星長期位居中國房企前20強,并多次進入前10。
但就在有機會更進一步、同行也在蒙眼狂奔之際,目睹行業中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之憂,復星開始立足長遠,發展出對城市進程2.0的進一步理解,即產是核心,房是配套。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復星盤活手上的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物流商貿、科技資源,并將其與多年積累的產業整合、建設運營和城市產業服務能力相結合,創新打造出一個個“蜂巢”產業綜合,助力全國多個城市的產業升級和家庭消費。
如今,眼觀昔日風光無限、如今債務高懸的眾多大房企,沒有什么比一個“穩”字更可貴。而更重要的是,復星也在轉型同時收獲了全球化發展的資本,為如今的集團版圖打下基礎。
另一個例子,是復星對南鋼的經營。
鋼鐵生意具有強周期性,景氣時是大賺特賺 ,低迷時只能用血虧來形容。
為了讓旗下的南鋼形成穿越周期的能力,接手以來,復星一直在推動其轉型升級。即便在行業火爆期,復星依然要求南鋼保持創新定力,“不開倒車”。
正是如此,南鋼如今才能對標國內外燈塔工廠,主業也更多聚焦到軌道交通、船舶與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高新領域,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據悉,去年南鋼還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在印尼布局了年產650萬噸焦炭項目。
今年以來,中國鋼鐵業再次走到周期低谷,但南鋼卻逆勢實現了15.7億人民幣的凈利潤。
優于大市的表現,正是受益于對轉型升級策略的長期堅守。
回到最初的問題,對于復星來說,資產調整很正常,一切只是為了前瞻性布局和資源效率,不論是地產業、鋼鐵業還是醫藥業,都是如此。
事實上,不久前復星醫藥和復星國際剛剛發布的中期業績,也是復星系的前瞻性和穩健型的有力佐證。
2022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營收同比增長25.88%至213.40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8.57%至18.62億元。
同期,復星國際總收入同比增長17.7%達人民幣828.9億元,企業經營性利潤同比增長35.5%至23.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復星國際境內外含銀團貸款公開市場融資人民幣176.7億元;總體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為4.5%,處于低位;集團現金、銀行結余及定期存款充裕,達人民幣1176.5億元。
這份全優成績單讓謠言不攻自破,同時也彰顯了復星抵制眼前誘惑,忍住變革的疼痛,換取更高質量全球資源與全球市場新格局的價值。顯然,復星還有更大的遠景。從公司官微信息看,郭廣昌最近仍在德國、法國、以色列等地分公司考察,為優化復星全球化運營謀篇布局。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