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9月21日訊(編輯 宋子喬)今日,廣州市發改委正式印發《廣州市氫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其中提到,鼓勵新能源制氫項目實施,利用電力市場改革的契機,探索在廣東電力交易平臺上增加制氫用電交易品種。
以新能源制備的氫氣也被稱為“綠氫”、可再生能源制氫。近期鼓勵綠氫發展的地方政策還包括:
7月27日,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成都制造“1+7”政策體系(征求意見稿)》,支持電解水制氫納入全水電交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6日,上海市發改委發布《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推動光伏制氫的示范應用,探索氫交易及綠氫交易、價格指數、溯源認證、氫儲能等參與電力市場和氫能碳減排的市場化交易機制。
與此同時,國內綠氫項目落地進程加快,光伏制氫,即將太陽能面板轉化的電能供給電解槽系統用于電解水制氫,成了綠氫生產成本過高的重要解決方案。
據華寶證券統計,6月中旬以來電解水制氫招標項目市場活躍。
光伏制氫項目中,有中標項目規模高達400兆瓦——陜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中標鄂爾多斯納日松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制氫部分EPC總承包;也有全球占地面積最大光伏制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它將在年底投產,光伏電解水制氫成本大概是每公斤18元。
據了解,在光照好的地方,制氫的光伏發電成本大概在1毛5分錢一度電,大幅度低于現在制氫的電力成本。可以預見的是,光伏制氫項目的大規模化落地將更好地阻止“綠氫”變“貴氫”。
▍可再生能源制氫空間大
碳中和政策下,氫氣需求量將越來越大。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在2030年碳達峰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5%,可再生氫產量約500萬噸/年;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20%,2020-2060年氫氣需求量CAGR35%。
華寶證券表示,可再生能源制氫空間大,是各地規劃和企業發展的重點發展內容。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 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及傳統行業綠色轉型雙輪驅動,綠氫市場增量巨大,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加助推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據氫能供應主體地位,2025-2035年有望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化石能源制氫平價。
從投資角度來看,多家機構認為,電解水制氫有望成為未來制氫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PEM電解槽(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電解水制氫。浙商證券表示看好前期布局的相關運營商及設備商,先關標的包括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寶豐能源、禾望電氣、林洋能源、金風科技、富瑞特裝、威孚高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