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醫藥板塊出現超跌大反彈,板塊內多只個股漲停,出現罕見的漲停潮,相關行業ETF——生物醫藥ETF(512290)漲逾4¥,領漲市場。
今日醫藥板塊表現突出,華康醫療出現20%漲幅,紫鑫藥業、龍津藥業、尚榮醫療等股漲停,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股漲幅巨大。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出現深度調整,截至9月26日,生物醫藥ETF(512290)跌幅逾36%。
(相關資料圖)
國海證券表示,隨著2021年醫療行業收入增速開始下滑,市場出現反身性,業績與估值雙雙被殺,行業整體跌幅較大。因此,政策壓力與業績壓力共同作用于醫藥行業,加之投資者對未來前景悲觀,醫藥行業估值創10年來新低。
從基本面來看,截至9月1日,A股457家醫藥生物企業半年報已披露完畢(申萬行業分類,下同),今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0.20億元,同比增長7.32%。其中,六大細分板塊中(根據申萬二級行業分類),醫療服務與醫療器械表現亮眼,營收、凈利增速均超過行業整體增速。
對于醫藥板塊的后市,機構普遍認為,醫藥板塊行業政策底已逐步顯現,投資黃金期有望到來。
9月26日光大證券研報顯示,行業政策底已逐步顯現:種植牙等集采政策好于市場預期,中醫藥扶持政策持續落地,有關部門制定了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計劃以大力支持國產醫療設備更新改造,行業春風接踵而來。
國金證券指出,隨著口腔種植價格治理、冠脈支架期滿后接續采購等事件落地,未來市場對醫保控費的措施預期有望趨于穩定,對企業增長確定性的信心有望回升,醫療板塊政策預期底已經確立。市場對創新醫療器械板塊關注度存在上升可能,建議關注賽道領先優質品種。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醫藥板塊機構已經在行動。
從行業看,數據顯示,9月以來,被券商調研最多的行業是機械設備,共有161家券商對該行業調研了481次;排名第二的行業是醫藥生物,94家券商對該行業調研了304次;排名第三的行業是電力設備,119家券商對該行業調研了287次。
除了券商之外,基金對于醫藥板塊調研也比較充分,早在8月份,基金已經行動起來,數據顯示,8月份基金合計調研748家上市公司,較7月環比增加168家。分行業看,電子、醫藥生物板塊最受歡迎,各有超過90家公司獲得調研。
對于醫療醫藥板塊的反彈機遇,投資者可以關注醫療ETF(159828)、生物醫藥ETF(512290)、創新藥滬深港ETF(5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