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國產茶飲第一股”蜜雪冰城正在沖刺A股,招股書顯示,其營收主要靠兩萬加盟商輸血,收入7成來自向加盟商出售各種奶茶“原材料”,光賣吸管一年就進賬3億。
對于蜜雪冰城的收入來源主要來源于加盟商,這沒有什么好質疑的,很多類似企業,其營收都是來自于加盟商。包括肯德基等跨國公司,也是如此。否則,單靠企業自身擴張,會造成資產負擔過重、負債過重、經營壓力過重現象,根本無法把企業做大,更別說做強。這種依靠經營者加盟、輕資產擴張的方式,是比較符合奶茶等產業的發展的,中國也需要多一些這種靠輕資產發展的企業,而不全是重資產、重負債、高負債率。
那么,為什么蜜雪冰城上市會引起爭議、帶來質疑呢?對蜜雪冰城到底應當質疑其什么呢?筆者認為,應當重點在三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二是產品質量,三是管理方式。如果這三個方面都不存在任何問題,蜜雪冰城上市也應當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認為是向A股市場輸送了一個好企業、好投資標的。因此,對蜜雪冰城上市的質疑,也要緊緊圍繞這樣一些方面,而不要單純看企業效益。在產品質量沒有保證、食品安全沒有保證、管理松懈的情況下,即便效益再好,也是暫時的,是曇花一現,很快地,就會被打回原形,并被投資者拋棄。
那么,蜜雪冰城在這幾方面做得怎么樣呢?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還是應當引起企業調度重視的。先從食品安全來看,近一年多來,蜜雪冰城可謂食品安全問題不斷,1年半時間就被罰7次。2021年,蜜雪冰城掌門人張紅甫還因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監管部門約談,張紅甫當時曾表示將加強各區域門店互查制度建設,并做到食材效期問題“零發生”。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不久后蜜雪冰城再次因食安問題被監管處罰。
也就是說,蜜雪冰城在食品安全方面,還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和保障手段,無法在每一個門店、第一個環節、每一名員工身上都得到有效保障和充分體現,從而留下了食品安全隱患。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市,誰也無法保證,不會成為“黑天鵝”。一旦變成“黑天鵝”,對投資者來說,就是災難了。因此,在蜜雪冰城正式上市前,企業必須在這方面有堅定的保證,特別是實際控制人,要以個人的資產、信譽等進行擔保。
而蜜雪冰城在食品安全方面屢屢出現問題,自然,產品質量就不可能得到充分保證。因為,對食品企業來說,食品安全無疑是第一位的。安全沒有保證,哪來質量保證呢?安全是質量的前提,只有在安全絕對保證的情況下,質量才有可能得到保證。否則,只能是一票否決。
很顯然,在蜜雪冰城上市問題上,產品質量也必須是管理層重點考量的一個問題,也是投資者必須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否則,就有可能剛一上市,就出現暴雷現象。到時候,對市場的影響、企業的影響、投資者的影響都是會相當大的。與其等到上市后去處理問題,不如在上市前把風險化解。自然,也就需要對蜜雪冰城能否保證產品質量和品質給予更多評估,且評程序必須前移,亦即前移到食品安全環節,而不只是對產品口味、含量、配比等方面的評估,更多應當是食品安全的評估。后道程序,包括口味、品種、配比等應該問題不是太多,不然,消費者也不會喜愛。前道的安全問題,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提升的方面。
為什么會發生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漏洞在哪,如何改進、如何提升,毫無疑問,與企業管理密不可分。對以加盟為主要擴張手段的企業來說,管理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主要的難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極精細的管理方式,要想不出現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難度是相當大的。
而就蜜雪冰城來看,盡管都是小門店,每個小店的從業人員也不是很多,但是,管理的鏈條是一樣的,層次也是一樣的。且因為店小,管理的難度更大。這就要求,蜜雪冰城必須在管理的標準、管理的手段、管理的內容、管理的程序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更嚴格的規范,確保不出現任何管理漏洞,確保產品質量可靠、安全保障。
也許,蜜雪冰城會感到有點委屈。其他企業上市沒有這么多的質疑,為什么到了他們上市,就有這么多的質疑。實際上,對企業來說,上市前質疑多并不是壞事。至少,說明外界關注企業。如果不聞不問,那才叫可怕。質疑多,就能讓企業上市后的問題少,就能讓投資者更加放心地關注。真正希望企業好的管理者,一定會對外界質疑表示感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