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0月11日訊(實習記者 朱凌)浙江陀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陀曼智能”)日前回復了上交所科創板IPO首輪問詢。
此輪問詢,涉及24個問題,主要圍繞陀曼智能內控不規范、更換券商、科創屬性、市場地位及市場空間、客戶、銷售模式等方面,其中還包括擁有座椅相關專利并以零對價轉讓給關聯方的原因等。
陀曼智能專注于中高端數控齒輪機床、車削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軟件及服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汽車制造、工程機械、高端農機、摩托車、家電、減速機等行業。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陀曼智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收入快速增長,迎來新發展契機。
(相關資料圖)
不過,陀曼智能主要核心部件仍受制于境外品牌。
此外,報告期內,陀曼智能存在多項內控瑕疵,曾因環保問題被處罰。陀曼智能在首輪問詢回復中表示,相關情況均已得到有效整改。
▍專注主業 新能源車領域成重要增收引擎
招股書及最新的問詢回復顯示,汽車制造、工程機械和軸承制造等是陀曼智能最主要的客戶群體集中行業。前三年和2022年1~6月,陀曼智能來源于汽車制造行業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363.13萬元、2,885.42萬元、6,807.33萬元和4,258.67萬元,是陀曼智能重要銷售收入來源。
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報告期內,陀曼智能數控齒輪機床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0.67%、4.27%、19.48%和44.98%。
2022年上半年以來,陀曼智能下游的齒輪行業骨干企業客戶諸如雙環傳動、中馬傳動、夏廈精密、秋田齒輪、永達機械等紛紛投資加碼新能源汽車齒輪項目建設,帶動陀曼智能新能源汽車行業領域收入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成為陀曼智能齒輪機床收入的重要增長引擎。
上交所注意到,陀曼智能2021年4月將座椅相關的4項發明專利以零對價轉讓給關聯方好習慣科技。
對此,陀曼智能解釋稱,自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陀曼智能前身陀曼有限均為俞朝杰控制的一人有限公司,其在早期對于自身業務的劃分不甚明晰。2017年前后,陀曼智能在智能家居領域進行初步業務探索并申請了上述4項座椅相關的發明專利。
報告期內,陀曼智能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并確立專注于中高端數控齒輪機床、車削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軟件及服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長期路線,考慮到座椅相關的發明專利與陀曼智能主營業務的發展并不存在任何關聯性及協同性,2021年4月,陀曼智能將上述與其主營業務無關的專利剝離至好習慣科技。
▍核心部件外購 重點研發磨齒機
據了解,數控齒輪機床的核心零件主要包括數控系統、伺服電機、傳感器、絲桿、導軌、軸承等,國內齒輪機床企業主要采購發那科、西門子等境外品牌的專業產品。當前國內類似產品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短期內國內齒輪機床企業仍將以外購為主。
根據招股書披露,作為中高端數控齒輪機床的核心部件之一,陀曼智能齒輪機床產品的數控系統主要向發那科進行采購。前三年,陀曼智能向發那科采購的金額分別為838.88萬元、853.73萬元和1,729.52萬元,占采購總額比例分別為15.90%、11.14%和11.60%。
雖然陀曼智能與發那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但若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極端情況,可能出現技術封鎖、產品禁售或限售,進而導致數控系統供應不及時或采購成本上漲,影響陀曼智能的產品質量和盈利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齒輪機床領域的高端機床一般指磨齒機,對此,上交所要求陀曼智能披露其是否具備磨齒機相關技術及生產能力。
陀曼智能在首輪問詢中表示,陀曼智能完全具備開發數控磨齒機的技術實力。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化,陀曼智能于2020年9月開始立項開發數控磨齒機,目前正處在三維數字模型仿真和實體樣機投產階段。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數控磨齒機是2021年陀曼智能研發項目中領用材料金額最高的項目,領用材料金額達295.90萬元,占比43.23%。
陀曼智能解釋,數控磨齒機屬于陀曼智能重點研發的新產品,技術要求相對較高,需要領用較多材料進行研發。
此外,陀曼智能研發人員占總人數的比例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呈下降趨勢。
陀曼智能稱,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陀曼智能研發人員人數有所下降,主要系陀曼智能研發人員結構優化,在對研發隊伍進行精簡的同時,引入更多、更富經驗的研發人員所致。
陀曼智能一位HR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陀曼智能對不同層次的研發人員有不同定位,沒有裁員,研發人員也沒有在減少,今年增加了很多人。”
不過,報告期各期末,陀曼智能研發人員數量均少于紐威數控、國盛智科、浙海德曼、科德數控等同行業可比公司,陀曼智能稱主要原因是經營規模、研發重點領域存在區別,同時科德數控的數控機床系統選擇自主開發。
▍申報期內更換券商
陀曼智能的內控不規范引起了上交所重點問詢。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出于為員工降低個人所得稅負及方便員工報銷無票費用的考量,陀曼智能存在通過供應商走賬的情形,合計金額分別為24.15萬元、226.20萬元和41.88萬元。
陀曼智能表示,陀曼智能已按照業務發生的實質對供應商走賬行為進行全面自查整改,并對財務進行追溯調整處理,補繳供應商走賬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并對供應商走賬涉及的增值稅實施進項稅轉出。
國家稅務總局新昌稅務局出具的《證明》載明,“我局認為上述行為情節輕微,不構成重大違法違規,且陀曼智能已自行糾正,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我局未因上述事項給予陀曼智能及相關人員行政處罰或追究法律責任。”
招股書還披露,2019年度及2020年度,陀曼智能實際控制人俞朝杰存在為陀曼智能代墊薪酬、費用的情形,代墊薪酬費用合計金額分別為108.01萬元及3.46萬元。
此外,陀曼智能曾存在現金采購、現金銷售、轉貸、資金拆借、票據找零、通過出納個人賬戶轉付報銷款和費用款、計提的汽車租賃補貼款實際用于支付無票費用報銷款或向個別員工發放獎金、為關聯方和非關聯方提供擔保等情形。
首輪問詢回復顯示,曾出現的相關財務內控不規范行為均已得到有效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陀曼智能子公司凱曼自動化曾因環保不合規被行政處罰。2020年9月14日,凱曼自動化因噴漆車間未按要求進行密閉作業被紹興市生態環境局處以罰款12萬元。陀曼智能積極采取整改措施,該行政處罰已履行完畢,案件已結案。
另外,上交所還注意到,2021年1月12日,陀曼智能與國元證券簽訂了IPO輔導協議,計劃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科創板IPO申報,不過,2022年3月7日,輔導協議被終止。
對此,陀曼智能回復稱,其要求項目組人員必須長期出差駐扎現場履職盡責,而國元證券現場常駐人員僅2~3人,未能及時派遣足夠的項目人員履行盡職調查及申報程序,不利于IPO整體進度推進,經雙方友好協商,陀曼智能決定更換券商。
2022年2月,興業證券接受陀曼智能的聘請擔任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組建配備了17人的項目組,其中申報階段現場常駐正式員工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