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10月12日訊(研究員 梁又勻),改變了人類生活的食品添加劑最近陷入了麻煩,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醬油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其中,因國內外產品配料表不同,被懷疑涉嫌雙標、添加劑勾兌等問題,海天味業站到了火山口。在海天的多次辟謠之下,不少消費者仍然持質疑態度,稱其添加食品添加劑的行為是“科技與狠活”。
反映在股價上,國慶節后開盤,海天味業股票連續三日下跌,累計跌幅超12%,市值蒸發近500億元。
(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主打“0添加”的千禾味業接連大漲,三天累計上漲超13%。一時間,在國內銷售的大小調味料品牌都將自家的“0添加”產品擺到貨架的最顯眼處。
實際上,不論是“0添加”、“純天然”還是合理加入添加劑都需要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撐。所謂的“古法釀造”也需要調配出符合現代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新消費日報聯合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復盤了國內國外頭部醬油品牌的研發投入、專利布局情況。
我們發現不論是品牌新品研發,還是通過各類菌群微生物、提取物、化合物給調味料產品優化口味、延長保質期、保證食品安全,都已成為當前所有醬油品牌長期持續的投入方向。
以海天味業與千禾味業為例,2022上半年財報顯示,雙方在研發投入比例上十分相近,分別為2.88%和2.85%。只不過受企業營收規模影響,其投入研發的實際金額相差較大。
僅從投入金額和投入比例來看,海天味業稱得上是全球最看重研發的醬油品牌。
2022上半年,其研發經費高達3.89億元,同比增長15.66%。據海天財報顯示,品牌每年通過新品研發都會產生新的增長點,拌飯醬、料酒等新產品銷量成長迅速。
數據顯示,千禾味業共擁有183專利信息,而海天味業則擁有975條專利信息。據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檢索發現,不論是海天味業還是千禾味業,其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調味品、微生物菌種、工廠設備等領域,且最能體現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項目占比在15%~25%之間。
只不過區別在于,海天味業在谷氨酸鈉、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等常見醬油添加劑相關領域擁有17件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所涉及的添加劑相關專利,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李錦記、龜甲萬(日)、山字牌(日)也持有數條專利。其中,李錦記共計18條,數量最多。
千禾味業、東字(日)、膳府(韓)并不持有以上提到的添加劑相關專利。
但我們也無需談添加劑色變,在相關添加劑使用場景中,不少成分在味精、耗油中同樣常見。配方專利顯示,直接作用于醬油生產配方中的部分添加劑,都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用量標準,即便同時添加不同甜味劑、香精,其整體添加量不超過標準值。
浙江省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何春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不能簡單地通過比較有沒有、能不能用或個別指標的高低來判定標準的優劣。部分在歐美等國可以使用的添加劑在國內則是被禁用,國內的劑量限定范圍有時也比國外嚴格,但不論劑量如何都是經過各國科學風險評估,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據醬油發酵、制備工藝專利書介紹,在醬油調配工序中添加鮮味劑、增鮮劑、香精等食品添劑也可提升產品的風味和口感。增稠劑則可以改善食品的觸感及加工食品的色、香、味以及料液等狀態的穩定性。
而上述企業涉及常見食品添加劑的專利數量較少,即使是李錦記、海天味業,該部分專利也僅占公司專利總量的1.65%和1.74%。
從專利申請領域分布來看,品牌們更看重的是改變食品的營養制品、微生物利用、食品制備或處理、酶的不同應用。
有部分企業還會重點研究調味料、增香劑、人造甜味劑,以及他們的制備或處理。
以全球知名度頗高的日本龜甲萬醬油為例,其在國內銷售的釀造醬油大都并未在配料表中顯示添加劑。但據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顯示,龜甲萬在上述領域持有專利數多達942件,占比24.37%,是該領域的研究好手。
不過,近些年隨著民眾對于添加劑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從食品制作專利來看,不論是耗油、醬油、醋還是各類調味醬,都在避免使用過多添加劑,尤其是以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為代表的防腐劑。
以千禾味業、中炬高新為代表的不少品牌已將避免添加色素、防腐劑或香精,作為產品優化的一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