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2%,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
■形成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等10個千億元產業,打造了千億級園區3個、百億級園區47個
10月13日,記者從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舉行的“奮進新征程·廣西工信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著力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主動打好工業振興攻堅硬仗,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十年來,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到2021年的2.23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到2021年的6074億元,形成了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等10個千億元產業,打造了千億級園區3個、百億級園區47個。2012—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2%,比全國年均6.3%的增速高出0.9個百分點。
做優存量做大增量,結構調整取得明顯突破。大力推進傳統產業“二次創業”,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鋁產業向電子鋁箔、軌道交通用鋁和航天航空高端鋁材轉變,建設了國內產品型譜最齊全、應用領域最廣的內燃機制造基地,不銹鋼、電解銅等產品從無到有、產量躍居國內前3位。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18%,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建成了國內領先的聲學光學元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形成了新能源材料—三電及核心零部件—整車—汽車后市場的完整產業鏈,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七分之一。大力推進輕工業振興發展,累計建設45個自治區級特色輕工園區,冰箱、空調等智能家電實現了廣西制造“零”的突破,柳州螺螄粉成為暢銷全球的“網紅”產品,帶動30多萬人就業。
強龍頭壯產業,“鏈”式發展激活“聚”變效應。大力培育壯大制造業優質企業,培育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0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3家,更多細分領域“小巨人”“隱形冠軍”不斷涌現;堅持項目為王,建設了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促轉型調結構的重大項目,2019年以來,全區推進“雙百雙新”項目765個,已竣工項目每年貢獻新增產值1800多億元;編制廣西工業樹產業林布局全景圖,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專項行動,柳工裝載機、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7%、60%、44%。
開放合作釋放活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積極構建“4+N”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2018年以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重點工業項目60多個,建成投產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廠年產12萬輛整車、馬中關丹產業園年產350萬噸鋼鐵等一批標志性對外合作項目。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引進了桐昆、恒逸、華誼等一批龍頭企業及其配套產業鏈。支持大灣區企業將成本相對高的制造環節轉移到廣西,引進了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智能家電等一批龍頭企業。加強適配大灣區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供應了珠三角70%的家電用鋼,電解鋁、不銹鋼、電解銅是大灣區企業的主要供應原料。(記者駱萬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