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礦業巨頭紫金礦業,最近在資本市場又有了新動作。
(資料圖片)
10月12日晚,紫金礦業公告稱,擬出資39.8億元收購山東瑞銀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瑞銀礦業”)30%股權,上述股權此前由博文礦業所持有。
瑞銀礦業持有瑞海礦業100%股權,后者享有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下稱“海域金礦”)100%權益,該金礦為近年國內發現的最大金礦,保有金資源量562.37噸。
與此同時,博文礦業將所持瑞銀礦業的另外6.14%股權出售給H股上市公司招金礦業,作價8.1億元。天眼查顯示,招金礦業是一家集勘探、開采、選礦及冶煉營運于一體的企業,主要股東除了山東招金集團,復星系旗下三家公司也位列前十大股東。
作為最新市值超2000億元的礦茅,這次交易之前,紫金礦業曾在資本市場展開了一系列“買買買”的動作,形成了國內最大黃金、第二大礦產銅生產,以及布局鋰礦的產業格局。
但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宏觀環境下,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受到壓制,紫金礦業的股價也不斷走低,目前已跌回至2020年底的水平。
豪擲40億,背后隱現復星系
作為中國最“多金”的上市公司,紫金礦業又出手買礦了。
資料顯示,紫金礦業這次購買的海域金礦,位于山東省萊州市北部,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目前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
海域金礦由瑞海礦業100%持有,是近20年來全球新探獲的最大單體金礦,礦體厚度大、品位高。
招金礦業曾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JORC標準下,海域金礦保有黃金資源量為562.37噸,平均品位4.20克/噸,其中儲量為212.21噸,平均品位為4.42克/噸。
2021年7月份,瑞海礦業已取得由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核發的海域金礦采礦許可證。據開發方案顯示,該礦山的設計采選規模為1.2萬噸/日,總投資約60億元,截至目前已投資約14億元,預計將于2025年建成投產,達產后可年產黃金15-20噸。
天眼查顯示,收購前,招金礦業持有瑞海礦業63.86%股權,博文礦業持有剩余36.14%的股權。
截至2022年6月末,瑞銀礦業合并資產總額為41.83億元,合并凈資產為4.24億元,上半年凈虧損為2959萬元。
本次交易,將由紫金礦業出資39.85億元,收購博文礦業所持瑞銀礦業30%的股權。前者剩余的瑞銀礦業6.14%股權,轉讓給招金礦業,對價為8.16億元。
以交易價格計算,本次交易中瑞銀礦業股權的估值已達132.82億元。中金有色首席分析師齊丁認為,從估值看,本次收購海域金礦的單噸資源量估值2361萬元/噸金資源量,單噸建設投資約為3556萬元/噸金資源量,估值與業內平均水平基本相當,較為合理。
一系列交易完成后,博文礦業退出,瑞銀礦業股東將變為招金礦業持股70%,紫金礦業持股30%。
目前,紫金礦業已是中國最大黃金生產企業、第二大礦產銅生產企業。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持有金礦儲量792噸,逾占全國金礦總儲量的四成。
公司表示,本次收購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其黃金資源儲量,公司將新增黃金權益資源儲量168.7噸,項目投產后新增權益產量4.5-6噸。
攜手紫金礦業“淘金”的招金礦業,為港股上市公司,最新市值約200億港元。
資料顯示,招金礦業主要業務為在中國內地從事金礦的勘探、開采、選礦、冶煉以及黃金產品的銷售業務。該公司運營包括黃金開采以及冶煉、銅開采以及冶煉、其他投資活動及酒店餐飲等三方面的業務。
據界面新聞,早在2015年,招金礦業全資子公司煙臺金時礦業有限公司,以27.22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瑞銀礦業63.86%的股權。
若以目前瑞銀礦業100%股權估值133億元計算,交易之后招金持有海域金礦70%股權,估值為93億。而取得這70%的股權,招金礦業前后僅支付了35.39億元,目前浮盈超57億元。
在齊丁看來,紫金與招金聯手,原因在于海域金礦為海底采礦,主要礦體分布深度在-50至-1800米,為超深井礦床,海底開采條件較為困難,項目采礦工程有較大的挑戰。
而紫金礦業,恰好在低品位、高難度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具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和領先的技術優勢;控股股東招金礦業,則有著豐富的礦山運營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招金礦業的股東中間,隱現復星系公司的身影。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山東招金集團持有招金礦業34.74%股權,是招金礦業第一大股東。
而復星系旗下的豫園股份、上海復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老廟黃金有限公司,分別為第二、第四和第八大股東,持股比例依次為22.69%、2.12%和0.65%。
據悉,早在2004年,復星系便殺入黃金產業。當年復星旗下的豫園商城和復星產業共同出資4億元,與山東招金集團合作,創建了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豫園股份旗下的老廟黃金,主打黃金珠寶產品,在全國已有2200多家門店。
2000億巨頭“買買買”不斷
紫金礦業之所以能成長為巨頭,離不開一路走來的并購。
公開資料顯示,紫金礦業創始人和董事長陳景河,出生于1957年,福建龍巖人,他也是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和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老鄉。
普通農戶人家出生的陳景河,自幼聰明,學習成績佳。但在高中畢業后,高考還沒有恢復,陳景河只能回家務農。1977年,陳景河迎來了高考的機會,打小就喜歡與石頭打交道的他,順利進入了福州大學的地質專業學習。
大學畢業后,陳景河事業愛情兩不誤。不僅很快娶了高中時期的女同學賴金蓮,還加入福建閩西地質大隊,參與了紫金山金礦普查項目。
在普查期間,針對紫金山的地貌,陳景河很快提出了“上金下銅”的預測,而官方曾認定紫金山是一座貧礦。不久后,由于表現優異,陳景河被調往福建省地質局,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高級工程師。
然而1992年9月,陳景河還是辭掉了工程師的“鐵飯碗”工作,去了紫金山金礦所在的上杭縣礦產公司(紫金礦業前身),并出任總經理。彼時,這家公司僅有76名職工,總資產351萬元,靠買賣零星礦產品度日。
來到上杭縣礦產公司的第二年,該公司就改組為紫金礦業公司,陳景河發揮專業特長,采取了一種投資金額和生產成本都比較低的工藝,用700萬元建成了年處理礦石5萬噸規模的礦山。
隨著礦山開采,紫金礦業發展迅速,到2000年時年銷售收入飆升至4億元,總資產約6億元。此后,紫金礦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當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2008年4月回歸A股。
在資本助力下,紫金礦業不斷出手并購。2011年11月,紫金礦業25.9億收購西藏、甘肅兩金礦股權,新增7個探礦權的部分權益。2014年4月,又斥資7億元拿下了洛陽坤宇礦業有限公司70%的股權。
2015年國際金價大跌,陳景河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抄底”。比如,以2.98億美元的價格買入了50%BNL的股份,間接獲得了波格拉金礦47.5%的權益。
2016年,紫金礦業收購卡莫阿銅礦49.5%的股份,僅投入約25.2億元。如今,其持有的礦山權益對應的銅礦價值,則達到1萬億。
這些并購此后構成了其業績支柱。2019年,紫金礦業黃金產量總共40噸,其中五分之一來自波格拉。
此外,隨著2021年卡莫阿銅礦主力礦山建成投產,紫金礦業的礦產銅產量上升約70%,再加上同期國際銅價進入上行周期,公司的前期投入得到豐厚回報。
今年以來,紫金礦業依就保持較高的并購強度,并且轉向鋰資源、上市公司股權方面的收購。
其中礦產方面,今年上半年完成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湖南道縣硬巖鋰多金屬礦的并購。業內預計,紫金礦業碳酸鋰遠景規劃年產能,有望進入國內前3的水平。
企業股權的收購,則以對ST龍凈15.02%股權的收購為代表,對價為17.34億元;以及7月份耗資4.58億元競得西藏珠峰1600萬股股份。
對于紫金礦業來說,在四處出擊購買資產之后,需要考量的是資金是否充足。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籌資活動凈現金流為102.62 億元,同比增加50.9億元。
截至上半年末,其負債率為59.11%,較上期末有所提升。
業績提升股價卻跌回一年前
業績方面,在銅、金等礦種產能提升的背景下,紫金礦業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
具體來看,上半年公司銅、金產量分別同比增長70.47%、22.79%。加上全球銅、金、鋅等金屬的價格均有所上漲,公司最終實現業績增長。
半年報顯示,1-6月份公司營收為1324.58億元,同比增長20.57%;實現歸母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長89.95%。
盡管業績大增,但其股價卻在年內處于下行態勢,市值蒸發超千億。K線圖顯示,2022年4月14日,紫金礦業股價在觸及12.71元(前復權)盤中高點以后,便再沒有向上突破。
截至10月13日收盤,紫金礦業報7.84元/股,股價已跌回2020年11月份的水平,總市值為2064億元。4月14日至今,紫金礦業A股總市值已蒸發約1200億元。
對于股價與業績背離的現象,一位分析師指出,紫金礦業采礦及冶煉等主營業務均屬周期性行業,對宏觀環境及大宗商品價格十分敏感,規模的擴張可能帶來業績波動加劇。
10月12日,現貨黃金價格反彈,但距離隔夜創下的10月3日以來低點1660.76美元/盎司不遠,收盤在1673.07美元/盎司水平。分析師認為,黃金下方若是壓穿近期的強支撐1660美元水平,或將繼續下行。
此外,銅和鐵礦石也出現暴跌,9月29日,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為每噸7422美元,瑞信分析師認為銅價或將再下跌15.5%。
有觀點指出,美元指數強勢勢頭不減,如果貴金屬、銅的價格如分析師預測的那樣繼續下跌,那么紫金礦業的股價將繼續承壓。
注:本文是雷達Finance)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