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那日蘇
最近,中國經濟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出口數量,超過了德國!
(資料圖片)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fā)布的數據,9月份我國汽車出口量為30.1萬輛,同比增長73.9%。
圖片來源:中汽協
結合今年9月18日,海關總署發(fā)布的進出口重點商品數據,前八個月中國共計出口汽車191萬輛。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一共出口了221萬輛汽車。
那么老牌工業(yè)強國,曾經擁有世界第一汽車產業(yè)的德國,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數量是多少呢?
根據全球汽車產業(yè)平臺的Marklines公布的《德國汽車產量速報》,德國1-9月總出口汽車數量,為190.91萬輛。
中國比德國,足足多出口了30萬輛汽車!
放眼全球,如今在汽車出口數量方面,只有日本在中國之上。
目前日本的2022前三季度汽車出口量尚未出具,根據公開數據,日本1-8月汽車出口數量為220.1萬輛,位列世界第一。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了。
即使是世界第一的日本汽車產業(yè),也面臨著挑戰(zhàn)。
根據Marklines平臺數據,今年8月份,日本汽車出口數量為27萬輛,已經低于我國出口汽車31萬輛的數據。而德國8月份僅出口16.2萬輛,更是差了一個數量級。
也就是說,今年8月份,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而9月份中國汽車出口保持在了超過30萬輛的水平,就等日本各大車企公布數據,看中國能否蟬聯。
中國汽車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令人欣慰。2000年,中國汽車全產業(yè)出口總量,僅為1.7萬輛。不僅不能和老牌工業(yè)強國相比,就連一些國際汽車大品牌,出口數量都是中國所有汽車品牌加起來的幾十倍。
那時的中國汽車,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優(yōu)勢,在海外還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
好在依靠國內市場,自主車企可以充分競爭,修煉內功。先后涌現出了像吉利、長城、奇瑞等廣受國內消費者認可的汽車品牌;隨后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比亞迪、零跑、哪吒、“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強勢占領中國汽車市場,并已經能與國外同行競爭;而現在,汽車產業(yè)又出現了智能化的趨勢,在這一賽道,中國也出現了AITO問界、飛凡、極氪等智能汽車品牌。
這兩年,國際環(huán)境風云突變,受缺芯、缺鋁等因素影響,全球傳統汽車產業(yè)都遭遇寒潮。同時,我國的汽車產業(yè),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遇。
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信號。因為,汽車產業(yè)對一個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巨大。
2020年,奧地利人均GDP高達4.8萬人民幣。即使在發(fā)達國家里,也算是很高的水平。
奧地利全國人口不到900萬,卻有將近37萬人直接從事汽車制造和汽車零部件加工的工作,占了其全國總就業(yè)人口的9分之一。可以說,是汽車產業(yè)養(yǎng)活了這個國家。
再比如日本,日本經濟最發(fā)達的年月,一國就占據了整個亞洲GDP總量的一大半。而那時汽車產業(yè)占全日本的GDP,將近40%。
過去我們?yōu)橹袊黄埔恍┍粐狻翱ú弊印钡募夹g沾沾自喜,但是要知道:陀螺儀、筆尖鋼、盾構機等技術的突破,從技術上來看的確了不起。但是這些產品不僅利潤微薄,而且總需求量并不高。
真正能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命脈的產業(yè),就在于汽車這種高附加值、需求量旺盛的產業(yè)。
當然我們還是要認識到,目前中國對外出口汽車高數量的背后,是利潤率的低下。國產汽車品牌,還未打入海外中高端市場。而且中國在汽車領域的進出口,也才剛剛扭轉長達幾十年的逆差。
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