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依據《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開展了《深圳市戰新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暨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保障指引》編制工作。
該規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深化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的同時,統籌劃定了20大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在市域范圍內規劃形成“20+20”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空間總體格局,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全面統籌、優化深圳產業空間布局,保障產業空間供給、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承接重大產業項目。
為了以高質量產業空間保障先進制造業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同步印發了《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規劃布局了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并明確了各園區產業發展主導方向,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空間基礎。
為有效支撐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凸顯創新驅動制造的作用,規劃全面統籌了各類科技創新空間,在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7+N”科技創新格局的基礎上,橫向充分對接國家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高等教育等空間的布局,縱向重點銜接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點科創片區的規劃方案,劃定20大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總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未來將引導各類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研發技術平臺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在集聚區范圍內集中布局。
為確保規劃實施,對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逐一制定空間保障指引。
經過梳理,每個園區將形成“4個1”的空間保障指引成果體系,包括1份指引文字說明、1張用地信息表、1個空間數據庫和1套地塊詳細指引圖集,作為指導園區存量開發、土地供應和整治提升的重要依據,并傳導落實到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中,保障重大產業項目落地。
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辨識度高、集群集聚、承載力強的先進制造業園區體系和創新濃度高、經濟密度高、服務水平高、人文活力高的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體系,制造業壓艙石地位進一步鞏固,科技創新驅動力顯著增強。
到2035年,形成一批集約高效、融合輻射、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內示范效應的先進制造業園區和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城市。(記者 苑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