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人“最后一程”。
1
(相關資料圖)
東京火葬場,被中國人承包了
一個爭論差點讓日本網絡走向撕裂。
今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街頭演講時遭遇槍擊,不治身亡。安倍離世以后,一直有日本網友在論壇上懷念他,就在前段時間,有一個話題突然爆了——
安倍的葬禮,被誰包辦了?
按理來說,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討論的必要,日本前首相的葬禮,那肯定是日本人張羅的,難不成還是中國人幫忙搞的?
這句看似玩笑的話,有一個肯定的答案:還真是。日本網友查了一下發現,負責火化安倍遺體的,竟然是一家中國人控股的企業。
根據觀察者網援引的報道,日本東京一共有9家火葬場,其中6家都屬于同一個公司運營——東京博善株式會社。安倍的火化儀式,正是在東京博善株式會社旗下的“桐谷齋場”進行的。
公開資料顯示,東京博善株式會社年銷售額超過93億日元(約人民幣4.5億元),凈資產355億日元(約人民幣17億元)。更關鍵的是,從2022年夏天開始,東京博善株式會社已經由中國資本控股。
一個壟斷日本首都近70%火葬業務的企業,為什么會變成中資控股?
這事得追溯到2021年。日媒報道顯示,2021年9月,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企業“麻生集團”提交了大量持股的變更報告書。報告顯示,麻生集團原本持有廣濟堂約20%的股份,經大量拋售后持股比例降至12%左右。
接下這些股份的,正是由中國企業家擔任會長的Laox集團“全球員工派遣”公司。在隨后的日子里,這家企業的廣濟堂持股超過了25%,成為新一任大股東。
就在今年初,廣濟堂對與這名中國企業家相關的投資公司實施了第三方定向增資,使其掌握了超過40%的廣濟堂股份,東京博善株式會社就是在這時候劃入其控制范圍的。
這位掌控東京火葬場的大佬名叫羅怡文,來自中國。日經中文網報道顯示,羅怡文1989年赴日,1992年創辦中文產業公司。
2009年,機緣巧合之下,羅怡文加入中國蘇寧易購集團收購的日本著名老牌家電量販店Laox(樂購仕),同年起還擔任Laox的社長負責拓展入境消費,將其轉型為面向中國游客的免稅店。在羅怡文手上,Laox還一度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免稅連鎖企業之一。
正是這樣一場收購,讓日媒感慨,中國資本左右東京火葬行業的時代即將來臨。知道真相的日本網友更是非常無奈——
到死都擺脫不了中國。
2
日本90%的棺材,來自山東曹縣
日本網友倒也沒有說錯。
一方面,如果羅怡文繼續執掌博善株式會社,未來無論是日本皇室成員、日本政府領導還是東京民眾,大概率都要來到中國人掌控的火葬場走完最后一程。
另一方面,中國對日本人“身后事”的拿捏,不只有火葬場。
去年,有一個日本綜藝視頻火了,有網友驚訝地發現,里邊竟然出現了一群中國大媽,嘴里高喊著——
日本的各位,請一定要使用我們制作的棺材喔!
也正是通過這個綜藝節目,許多中國人才第一次知道——
日本90%的棺材,來自山東曹縣。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曹縣地處山東、河南、安徽的交界處,盛產泡桐,是中國最大的桐木加工生產基地。
日本和曹縣能產生關聯,始于日本的一個喪葬習俗——棺木和遺體一起火化。
這種用來燒的棺木講究輕便易燃,還得材質板正不漏風,如果能加上櫻花等日本文化符號就更好了。而曹縣恰好盛產成材期短、輕質耐潮的泡桐,這種木料正適合用來做棺材。
原料豐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曹縣生產的棺材物美價廉。
他們有在櫻花季推出的櫻花棺,有制作奢華的鍍金棺,有制作時髦的網紅款粉紅棺,甚至還有公主風、浮世繪、哆啦A夢、二次元的棺材……只有日本人想不到的棺材,沒有曹縣人民做不出的棺材。
為了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曹縣人還會定期組織團隊去日本調查,新員工入職前3個月時,還得先學習日本文化禮儀課程。據說有些老板還會送自己的孩子去日本留學,回國后打理家業,成為一名真正的“棺二代”。
啥叫專業,這就是專業!
這些花樣繁多、雕龍畫鳳的棺材,最便宜的只要300元人民幣,哪怕是貴一點的也很少超過2000元人民幣。
而在日本,一副本土制造的棺材少說也得上萬元人民幣,貴的可能要好幾萬,是昂貴的“奢侈品”。
這樣一對比,曹縣的棺材簡直是天賜的禮物,性價比杠杠的。
日本人也沒想到,勞碌一生,最后在2000公里外的曹縣獲得了靈魂的安寧。
3
老齡化滋生的產業
日本人如此在意火葬場和棺材,和他們的人口老齡化密不可分。
2021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9.1%,創下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在日本——
每3個人里就有1個高齡老人。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為老齡化社會;達到14%,即進入老齡社會,而超過20%則是超老齡社會。
按這個標準來看,日本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遠超歐美,也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2020年2月,日本國會甚至通過了《70歲就業法案》——
允許企業雇用“老齡員工”直到70歲。
實際上,早在2017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就業人數就達到807萬,占整體就業人數的12.4%,且年年在增長。“活到老,勞動到老”已經成為日本勞工階層的共識。
老齡化會帶來諸多社會問題,但也孕育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機構預測顯示,到2025年日本的養老護理相關市場將達到18.7萬億日元(約人民幣1.14萬億元)。此前日本的“第二次網絡生活1萬人調查”就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成為了網購主力。
根據日媒的報道,隨著老齡化加劇,近年來日本還興起為老年人進行“死前準備”的服務——
選擇死后的法名和遺照;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回顧;收集墓地、保險的信息;舉辦死前準備儀式,答謝親友,回顧一生……
同樣是在這個趨勢下,中國產業找到了商機。
羅怡文進入東京火葬場行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學習日本的火葬專利技術。資料顯示,日本火葬普及度為99.7%,居世界首位,在研究火葬核心技術方面,更是做到極致。例如,他們能利用頂尖的溫控技術,讓骨灰顏色燒得更淺。
再如曹縣,當地人曾算過一筆賬,按照日本目前的老齡化程度和死亡率——
棺材產業起碼還有30年左右的興盛期。
憑借著這些生意,曹縣已經成為僅次于義烏的全國第二大淘寶村集群。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日本90%以上的墓碑,同樣來自中國,來自“世界石雕之都”福建泉州惠安縣。
從茶葉絲綢到珍珠字畫,從棺材墓碑到火葬場,從生到死,日本人終于發現——
他們離不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