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報告剛出爐,愛康科技再次站上風口浪尖。財務方面來看,愛康科技營收同比大漲151.52%,但歸屬凈利潤卻暴跌111.53%,盈利能力再次遭受質疑。
近年來,企業不斷轉型升級,資金需求高增。由于融資手段偏低,愛康科技一直以來只能通過不斷擔保獲得資金保障,目前企業的擔保金額已是凈資產的兩倍。不斷擴大的虧損面與過高的擔保壓力隨時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資料圖)
可深陷財務困境下的愛康科技仍未放棄自我救贖。公司近期大手筆簽下4.584萬噸硅料長單,采購總額預計達140.82億元(含稅),為企業異質結(HJT)電池項目保駕護航。但就算堵上身家性命,此舉也未換來市場認可。在異質結應用前景還停留于紙面的當下,如此豪賭能為愛康科技帶來曙光嗎?
營收縮水 凈利連虧
作為國內光伏配件第一股,愛康科技于2011年登錄深交所中小板。昔日的光伏巨頭在成立至今經歷過三次戰略轉型,但業績依舊毫無起色,持續遭受著增收不增利的考驗。截止目前,愛康科技已是連續六個報告期內凈利潤虧損,虧損額從6670.89萬飆升至2.72億。
具體來看,2006年至2010年,愛康科技聚焦光伏配件制造,確立了細分市場的龍頭地位,截至2010年營收12.48億、凈利潤1.01億;2011年至2015年,光伏電站投資成為業務核心,此時的愛康科技完成了從配件供應商到電站運營商的轉型,2015年營收大幅增長至42.59億、凈利潤僅1.22億;2016年至2020年,公司聚焦新能源,制造版塊以光伏電池及組件為核心,但2020年營收下滑至30.19億、凈利潤僅剩1715.48萬。三次產業鏈環節的轉型讓愛康科技打通了產業鏈的部分環節,但終究沒能迎來業績的高歌猛進。
2021年,愛康科技又提出專注新能源高效制造、智慧能源服務兩大核心主業,其中新能源高效制造是以高效異質結電池(HJT)及組件為核心、邊框支架為支撐的高效制造產業,可截至2021年營收繼續下跌至25.31億,凈利潤一度虧損至4.06億。
四度轉型導致主營業務飄忽不定,轉型后表現不容樂觀。回溯愛康科技上市當年,公司實現營收15.24億元,同比增長22.13%,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94.41%。可一路以來業績高開低走,最近三年愛康科技的營收分別為51.26億、30.19億、25.31億,3年間營收規模一路縮水,倒退至2014年水平。同期凈利潤更是迷之水平,分別為-16.12億、0.17億、-4.06億,盈利端承壓明顯。
2019年營收與凈利潤均創下上市以來之最,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年計提電站資產等出現大額的資產減值近10億致使虧損,轉型陣痛不容小覷。而后兩年,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業務毛利率下滑嚴重,導致虧損面擴大,利潤嚴重受挫。
自2021年來轉型異質結電池,愛康科技的經營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愛康科技實現營收43.24億,同比增長113.29%;凈利潤凈虧損2.72億,同比下滑126.88%,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日益嚴重。
從單季度來看,凈利潤與營業收入依舊嚴重背離。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9.11億,同比增長151.52%,凈利潤虧損1.13億,同比下滑111.53%。
與此同時,毛利率下滑進一步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分行業來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太陽能電池邊框、太陽能安裝支架、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電力銷售收入占總營收的98.97%,但毛利率為-1.58%,同比下滑2.80%。毛利率較高的太陽能電站運營總收入僅占總營收的1.03%,毛利雖也同比下滑,但未至虧損境地。
巨額擔保 資金不堪重壓
近一月內,愛康科技發布了六條關于提供擔保的相關公告。10月19日,為蘇州愛康光電的融資提供不超過18.37億的擔保額、為湖州愛康光電的融資提供不超過3.6億的擔保額;10月20日,為江陰慧昊金屬在9600萬元額度內的借款提供不超過2000萬的擔保額;其余三條則是為愛康能源在18.84億元額度內的借款提供擔保的進度公告。11月2日,愛康科技再次發布公告,披露了蘇州愛康光電18.37億的擔保額的相關進度。
截止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經審議的累計對外擔保額度為137.18億元,累計實際發生的對外擔保合同金額上限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約222.93%。擔保比例如此之高,在重資產的光伏行業也是罕見。
巨額的擔保問題已是懸在愛康科技頭上的一把刀。2011年,上市之后首次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對子公司擔保實際發生額為2.947億元,報告期末,對子公司擔保余額為2.347億元。因為發展缺錢,公司對資金的需求猛增,擔保額一路高漲,2018年開始擔保額突增。2017年至2021年,公司對外擔保實際發生額分別為25.14億元、46.65億元、66.14億元、76.83億元、70.76億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一度達到80.96億元。隨后逐步下降。但2022上半年再度抬頭,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擔保實際發生額合計77.56億。
頻繁重大的擔保背后是對資金的極度渴求。2022年中報披露,2021 年公司開啟第四個五年發展規劃,通過湖州、贛州、蘇州、泰州、舟山、無錫等多個高效基地的布局計劃五年內實現超4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而目前數個在建工程在報告期末已投入6.9億。此外,公司還將采用合資的運營模式,開展舟山12GW 高效電池及組件投產建設。
多個重大項目布局落地,擴建擴產資金需求量大,但愛康科技已不堪重負。三季度報顯示,公司負債合計達86.71億元,同比增長78.30%。其中,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28.54億、4.93億。但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為32.56億,實難覆蓋短期內的債務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前,公司實控人鄒承慧所持1.22億股股份在網絡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拍賣所得款項將用于鄒承慧解決個人因擔保產生的相關債權債務。從企業到實控人,愛康科技將“巨額擔保”的帽子戴得穩穩的。
百億大單被唱衰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下游需求遠超上游硅料供應速度,導致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光伏產業鏈劇烈震蕩。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劉重陽對相關媒體表示,2022年光伏原材料價格上漲迅猛,截至9月底,多晶硅價格已超過300元/千克,較2021年最低點增長約410%,較年初增長31.7%;硅片價格較年初上漲29.3%。
硅片價格上行,此前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雙良節能、隆基綠能等不少光伏企業紛紛加入“搶料”行列。愛康科技在異質結電池擴能刺激下一舉簽下百億大單,保證硅料的穩定供應。
9月24日,愛康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州中康電力在2022年—2027年預計向江蘇中能硅業合計采購45840噸硅料。預計采購總額合計為140.82 億元(含稅),具體訂單價格月議,合同交易總額以最終成交金額為準。
從前三季度表現來看,轉型至異質結電池后,愛康科技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提升。截止最新報告期末,愛康科技已凈虧2.72億。面對連年虧損,愛康科技簽下罕見大單的操作未能得到市場看好。
究其原因,主要是愛康科技的自身實力存疑,從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便可窺見一隅。截止2022年6月,愛康科技總資產為110.7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34.41億,資產實力與大單金額相去甚遠。此外,要在六年內消化完這單,意味著平均每年要消化約23億,但公司最近一個財年營收也僅25.31億。愛康科技是否真有實力完成140億大單?目前不得而知。
公開資料顯示,愛康科技目前擁有江蘇蘇州、江蘇泰州、江西贛州、浙江湖州四大生產基地,其中湖州基地是國內首個建成的異質結GW級基地,項目規劃6GW異質結電池+6GW高效組件,總投資額50億。為保證異質結電池組件的戰略發展,愛康科技近年來不斷被迫拋售光伏電站項目公司的股權以回籠資金。雖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斷臂自救的方式直接導致了公司凈利潤下跌嚴重。
硅料原材料上漲,通過長單鎖料不失為保證產能的好辦法,但異質結電池成本及市場應用目前仍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目前愛康科技全新發布的AK iCell異質結電池,已實現量產平均轉換效率24.5%以上,雙面率可實現 95%,且更易保持高良率。可見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上的優勢毋庸置疑,但成本居高也是一項挑戰。其生產需要更多銀漿,加之作為必需品之一的硅料價格不斷攀升,與PERC電池比較,除人工成本外,異質結電池技術各環節成本均無優勢。此外,異質結電池的生產設備要求也比目前技術相對成熟的PERC、TOPCon更高。
資本市場上,光伏強勁的發展勢頭與愛康科技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在堅定不移地將所有籌碼押注異質結后,愛康科技能否實現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