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1月8日訊(記者 敖瑾) 近日,工信部批復組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股權向上穿透,新組建的3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背后,站著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產業基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相關政策文件,設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進科研成果和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由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截至目前,全國已組建23個制造業創新中心。
亦有相關企業人士表示,創新中心集結了多方股東,部分企業或存在競爭關系,各方對創新中心的投入和分配如何清晰劃定,將直接影響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創新中心推動產業發展的實際效用。
歐菲光、四川政府產業基金參與其中
公開信息顯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依托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組建,建設地位于浙江寧波。該中心將面向石墨烯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圍繞石墨烯材料規模化制備、石墨烯材料產業化應用和石墨烯行業質量提升等研發方向。
天眼查顯示,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該公司共有33個股東,最大股東為寧波東投創達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8.07%。向上股權穿透,寧波東投創達大股東為寧波市國資委。
與此同時,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的股東中,還包含一家A股上市公司寶泰隆,持股1.81%;以及多家新三板企業。
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則依托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建設地位于江西南昌。歐菲光相關人士7日對外回應表示,南昌虛擬現實為公司聯營企業,公司持有股份為20%。
天眼查顯示,南昌虛擬現實股東中還包含多家虛擬現實產業鏈不同環節企業,其中智能計算平臺提供商地平線,通過全資子公司持有南昌虛擬現實0.5%的股份。
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依托四川新視創偉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組建,建設地位于四川成都。天眼查顯示,四川新視創偉背后站著兩家上市公司:四川長虹持有10%的股權,四川九洲持有8%股權。
此外,四川省級產業引導基金四川省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也出現在四川新視創偉的股東序列中,持股比例達到10%。
全國已組建23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據相關政策文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定位是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一種形式,是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獨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創新載體,以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重點。
自2016年正式啟動組建以來,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國家制造創新中心共23家。去年11月,工信部亦批復組建了多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包括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等4家。
從領域分布看,已建成的創新中心聚焦于基礎材料、核心器件、關鍵工藝、重大裝備以及軟件等5個領域。其中,核心器件領域布局最多,重大裝備領域次之,而軟件領域目前布局最少。
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為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依托國聯研究院掛牌成立。公開信息顯示,該中心的鋰電350項目成果于去年5月完成交付。
從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印發的《浙江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可以看到制造業創新中心實際運作方式,及各組建方充當的角色。
通知稱,優先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化成果納入首臺(套)產品和“浙江制造精品”目錄,對購置使用首臺(套)產品的,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支持。
此外,通知鼓勵各類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融資模式,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與此同時,浙江還在通知中提出,“對于牽頭承擔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任務的,予以3000萬元支持”。
制造業創新中心如何實際發揮作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工信部還印發了創新中心的考核評估辦法。根據該辦法,創新中心的運行情況考評內容主要包括6個方面,分別是:創新中心的研發力量、共性技術突破、產學研協同、突出市場導向、成果轉移轉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情況。
其中,在考評中指標權重最大的幾項是共性技術、創新活動、資源集聚、核心成員情況以及經營情況。
其中核心成員情況方面,有具體的數據指標需要達到:創新中心依托公司的股東所占市場份額是否超過50%、或是否包括5家以上本領域排名前十的企業;另外,創新中心依托公司的股東中是否包括金融機構或社會資本,也是考評重點之一。
經營情況則主要看,創新中心通過技術成果轉化、委托研發和為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等方式獲得收入的情況,是否已實現盈利以及盈利再投入研發的情況。
在創新中心成立之時,時任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們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就是要彌補創新鏈條的斷裂環節,特別是要解決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所謂的‘死亡之谷’,將分散的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凝聚在一起,完成將珍珠穿成項鏈的‘關鍵一步’。”
有企業人士表示,制造業創新中心集聚各領域參與方,存在投入和分配等方面的關鍵問題,需要梳理清楚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尤其是產業內企業可能存在相互競爭關系,它們的關系如何協調,直接影響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問題。”
此前,有半導體行業人士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也曾提及,科學技術成果到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存在各方在不同階段介入分配的問題。
“事業層面可以說是不講回報的,具有任務性質,是攻關型的;產業層面則是投入性、講究市場的。前者政府需要有更大的作為,后者則講究市場的有效性,注重投入產出。從科學技術到市場成果的轉化,中間有一個死亡之谷,那么在容易死亡的點,誰來介入,投入的激勵如何進行配套,國家性的基金什么時候進入,VC/PE應該在什么階段進行跟進,這些都是需要厘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