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周更
融資租賃作為一項基礎金融服務,也是很多非銀金融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
(資料圖)
按照融資租賃業務模式,融資租賃公司作為需求撮合商,利用資本解決出租人希望一次性收回租金,以及承租人無法一次性支付租金的問題,中間的利差就是融資租賃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之一。
所以,對于融資租賃公司的核心營收規模的影響指標:
一看其資金成本,成本越低,融資規模越大,業務規模就能做得更大;
二看應收款回報率;
三看風險控制率。
當然,擁有持續增長的客戶和穩定的產品供應商,則是支撐融資租賃公司經營的內核。
作為國內主營汽車融資租賃的公司之一,喜相逢算得上一號人物。
這家在福州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
其2021年按直接融資租賃的交易量及零售汽車融資租賃的交易量計算,在中國所有零售汽車融資租賃公司中名列第5位及第19位。
盡管還不算行業一哥,卻也算頭部玩家之一,而且喜相逢還是資本市場的常客,只不過是敲門的常客。
11月15日,喜相逢自2019年,第六次向港交所敲門,如此渴望登錄資本市場,根本原因還在于希望獲得更穩定且更低成本的融資通道,以拓寬現金流,但前5次遞表失敗,多少也透露出市場對喜相逢的擔憂。
喜相逢對資本市場的渴望
作為一家主營汽車融資租賃的企業,喜相逢在沒有國企、上市企業等背景支撐的情況下,能在競爭激烈,有錢就能干的融資租賃行業拼殺15年,屬實不易,但也因此喜相逢比其他企業更渴望獲得資本青睞。
一方面,汽車融資租賃作為一項資本密集型業務,不僅需要確保存貨的高流通性,以保證財務健康和回款穩定,縮短應收款占用周期,更重要的需要穩定且低成本的資金流。
就此來看,喜相逢著實有點難。
根據其招股書,喜相逢資金主要來自外部借款和融資。前者以銀行和金融機構借款為主,后者則來自對承租人的債權向金融機構做二次抵押,目前后者是其主要資金來源,融資成本也更高。
根據其招股書,喜相逢目前融資成本一直維持在8%以上,而截至今年7月末,其融資成本已增至10%。
從另一項融資租賃應收款平均回報率來看,2019年該指標為27.8%,到今年7月末則下滑至20.1%。
受上述兩項指標影響,喜相逢凈利差也從2019年的19.2%,到今年7月末降至10.1%,說明喜相逢受市場利率波動影響較大。
同樣根據其招股書,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喜相逢融資成本分別為人民幣9760萬元、9870萬元、1.09億元及7760萬元,分別占同期融資租賃收入的36.3%、42.0%、46.4%及50.4%。
融資成本也成為制約喜相逢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喜相逢在存貨處理方面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根據其招股書,2019年至2022年前7個月,喜相逢的存貨分別為1.87億元、1.42億元、1.42億元、1.15億元。
盡管存貨周轉天數成縮短趨勢,但喜相逢也在招股書中就此做出存貨水平上升的風險提示。
受此影響,喜相逢近年來盡管營收表現還算穩定,但公司毛利率卻呈現較大波動,2019年其毛利率為33.9%,2020年增至40.5%,到2021年再度降至30.9%,今年截至7月末,又增至34.8%。
這也意味著喜相逢在業績表現方面受市場因素影響很大,很難像一般性企業那樣,獲得穩定的持續性業績回報,這或許也是資本市場對其保持觀望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恐怕還在于喜相逢的風險問題。
喜相逢的風險問題
關于喜相逢的經營風險,除了上述提到的經營層面的不穩定性,喜相逢在招股書中也有詳盡披露。
包括跟一般性金融機構一樣,喜相逢也存在信貸風險,及需由喜相逢承擔的租賃用戶還款延期問題,且喜相逢不一定能順利執行資產回收等。
此外,喜相逢當前針對應收款項的減值撥備準備不足,不一定能覆蓋其業務營運的所有潛在信貸虧損,也是一大風險。
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喜相逢減值撥備分別為990萬、1030萬、1150萬及1270萬,占應收款項總額的0.8%、1.0%、0.8%及0.9%。
還有一點,喜相逢作為資本密集型企業,融資通道暢通和充沛現金流尤為重要,前者為外部存在的風險問題,后者則來自公司內部。
喜相逢在招股書中也披露,2019年和2021年,其經營性現金流分別凈流出4380萬元和7740萬元。
此外,喜相逢還面臨前述提及的毛利率不夠穩定、存貨陳舊風險、外部市場競爭激烈、客戶及供應商穩定等諸多風險,其中隨便一條都足以讓其喝一壺,由此便不難理解市場認可汽車融資租賃,卻并沒有對喜相逢表現出太大興趣。
由此來看,喜相逢不論是經營穩定性,亦或是風險控制等方面,均存在優化空間,若這些問題無法尋得確定性的解決方案,喜相逢的資本市場之路恐怕不會太好走。
不過,從整體市場發展來看,中國汽車融資租賃相比海外尚處發展初期,而喜相逢的長期深耕,或許能在未來該市場進一步爆發之際搶得先機。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只為傳遞更多信息!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