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燦爛。
樓市進入抄底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樓市的“金九銀十”是歷年來最慘的。開發商們也并非躺平了,該搞的優惠一個沒落下。
中海地產搞了一場9.9購房節,全國范圍聯動,主要內容與往年相似,涉及相關購房福利,優惠房源,家電贈禮等。
招商蛇口在其官方線上售樓處“招商好房”小程序推出優惠折扣。
惠州開發商送首付送家私送車位。
昆明樓市部分樓盤項目推出特價活動,原價最高賣到17000元/平方米的洋房,狂降到10000元/平。
株洲的一些房地產企業,如金碧置業、融盛地產、博瑞地產等企業在房產銷售時大幅降價,價格明顯低于正常的市場價......
盡管如此,市場該躺的還是躺。
沒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局聯合發布16條穩定房地產金融措施。
各大媒體瞬間利空變為利好:“史詩級救市”、“重大利好”、“遠超預期”等說法不絕于耳。
其實如果你在樓市浸淫了十幾年,見慣了跌宕起伏,一夜暴漲的戲碼,絲毫不會覺得奇怪。
先不要著急說什么“史詩級”,現在只是開胃菜而已,一旦樓市實質性回暖,媒體會鋪天蓋地報道房價上漲。
畢竟樓市短期還是看政策的。
其實在樓市還沒躁動起來的這會兒,各路資金、各路人馬已經率先動了起來。最近很多媒體都在報道外資來中國抄底樓市的消息。
中指研究院報告也顯示,外資正在加速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涉足住房租賃、產業園區、商業地產等不動產資管市場。
想要收購SOHO中國的黑石,就籌集了3600億天量資本來投資中國樓市。
貝萊德、大和房屋、易商紅木等外資,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加速布局。從抄底北上廣深寫字樓,擴大到商業地產、長租公寓、工業與物流地產等項目。
日本、美國、新加坡這些世界級的公司,都開始入場,抄底中國樓市。
所有的市場信息綜合起來,似乎都在傳遞一個信號:
樓市反彈毫無懸念,天亮了,起來買房吧!
王健林歸來,不止“小目標”
相比較外資,我更在意國內的大佬們怎么對待如今的地產市場。
外資釋放出信號可能是在唱多,畢竟你不知道他們手上到底有多少籌碼被套著,一旦反彈他們隨時可能跑的。
國內的頂級富豪的真金白銀的操作可能更有參考價值。
只是我萬萬沒想到,這次樓市抄底居然是萬達起的頭。
沒錯,那個男人——王健林,他回來了。
11月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2胡潤百富榜》,王健林以1000億資產排在第32位,風光雖不能與以往做首富時相比,卻是地產界的No.1。
失去的全都拿回來!年近七旬的王健林再度殺回富豪榜!
曾經看萬達笑話的同行,一個個都笑不出來了。
從去年到今年,已經沒有純粹的房地產企業家能進入前十。房地產行業整體的上榜人數占比從20年前的50%下降到10年前的20%,5年前的15%,今年的10%。
曾經叱咤風云的恒大許家印、融創孫宏斌、世貿許榮茂家族,早已跌落百名開外。
這個結局真的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債務”問題最先出局的萬達,反而當上了優等生?
真正讓人吃驚的不僅僅是王健林的強勢回歸
——地產同行都在忙著還債的時候,萬達居然在忙著抄底!
今年前8個月,萬達陸續介入了20多個地產項目
1月,萬達低價接手葫蘆島的爛尾項目,并規劃為萬達廣場。
2月,萬達全面接管山西忻州田森匯,改名“忻州萬達廣場”。
3月,接手贛州聚益廣場,揚州華貿購物中心以及新苑旗下多個商業項目。
4月,接管河南建業集團旗下全部商業項目。
5月,拿下北京索拉納藍色港灣,以及藍色港灣5棵松購物中心。
7月,接手合肥爛尾項目萬宏中心。
8月,買下了中融信托所持的部分股權。
9月,萬達又接手5家奧克斯廣場,完成交割后,將更名為萬達廣場。
10月,王健林手握的商業廣場數量增至425家,比一年前多了45家,在管面積達到6000萬平方米。
恍惚間那個“財大氣粗”一個勁買買買的萬達似乎又回來了。
相比之下,當年意氣風發的同行,如今大多深陷債務泥潭,比如富力9月5日富力地產公告稱,出售廣州阜新酒店100%股權,代價為5.5億。
對于出售的原因,富力稱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增加資金儲備及降低負債率。富力還表示預計出售將虧損約653.7萬元。
這次富力所出售的酒店正是當年以6折骨折價從萬達手中買來的那批酒店之一。
當初處境凄慘甩賣“萬達酒店”的人,如今守得云開見月明。
當初意氣風發收購“萬達酒店”的人,如今萬事至終總是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地產界,僅僅三四年的時間,便換了人間?
03
向死而生
倒霉到了頭,日子再怎么過也只會越來越好。經歷了幾年的低谷期,萬達居然奇跡般從谷底爬起來。
萬達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負債率下降至50.6%,比年初又少了1%,可以說是非常健康了。
50%的負債率看上去很高,但跟其他巨頭比起來,還真不算啥。
另外,萬達的總資產達到了5983億元,由此可以算出萬達的總負債不到3000億元。
同時,萬達的利潤水平也很不錯,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09.06億元,其中,萬達商管上半年凈利潤為40.5億元,同比大漲517.3%。
萬達還手握325億現金。
負債低,現金充足,利潤可觀,房地產行業沒幾家也沒有比它活得更滋潤的房企了。
那么,王健林這回為什么領跑了同行?
原因無非兩點:
一是氣魄,二是眼光。
之前他有兩句名言廣為傳播:
一個是“先掙一個億的小目標”。
另外一個是“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回想5年前,王健林登頂亞洲首富,在全球大手筆布局,半年時間買下2家電影公司、80家五星酒店、1300多家電影院……
然而沒過幾個月,萬達就被銀行斷貸,資產縮水,負債6000億,王健林身價一跌再跌!
萬達為了自救,開始“割肉大甩賣”:
13個文旅項目打包賣給融創,77家酒店“打骨折”賣給富力;公司股份大把賣給騰訊、阿里……
這幾年前前后后算下來,4800億價值的酒店和13個文旅項目只賣了670億。一向脾氣溫和的王健林,也在辦公室怒摔杯。
時移世易,風云變幻,也就是這次的“斷臂求生”,給了萬達重頭再來的機會。
如果沒有之前的“甩賣資產”,可能真就一蹶不振了,反而當初接手萬達的資產的,現在一個個都“倒下”了。
在這之后,萬達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路
——輕資產模式。
在投資建設過程中,萬達不投入資金,只負責選址、設計、建造、招商和管理。所產生的租金收益萬達與投資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萬達既不出錢,也不出地,幫別人建設,建成后負責運營,租金三七分成。
由此,避免了中國房企的死亡循環:
借錢——拿地——回款——再融資——再拿地......
萬達當年一出事,王健林果斷甩賣資產保下基本盤;拿到錢隨即開始轉型,但恒大、融創等同行依舊在高歌猛進,大手筆拿地。
結果行業周期往下走,一連串政策連翻重錘,那些曾經笑話萬達的人都倒下了,王健林最終吃雞,開始大手筆抄底。
也許這也跟他軍人出身的行事風格有關,果斷決絕、雷厲風行。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李嘉誠的那句話:
不要賺最后一個硬幣。
如今萬達確實從低谷走了出來,甚至前途還稍許有點樂觀,但他們手握大量現金,抄底樓市的做法可行?
從他們接手的這些項目來看,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商業項目,當然這也和他們主業有關,人家本來就是做商產的。抄底樓市的說法,存在偏差。
從1月到10月,萬達買了這么多項目,接手不少爛尾工程,但沒一個住宅項目。
這說明他們心里清楚得很:支持住宅價格長期增長的動力熄火了,房價的肯定要面臨一波價值重估,現在抄底商品房無異于49年加入國民黨。
而他們抄底商業地產的邏輯又十分清晰。
首先,有一部分商業地產的估值在這兩年其實是被錯殺了。
為啥?因為疫情。
疫情直接打擊第三產業,商業地產的估值又和第三產業景氣度高度綁定。從這次的“二十條”還有輿論導向上的變化,走出疫情出現曙光。一旦第三產業景氣度恢復,被錯殺的那部分商業地產也會迎來價值回歸,所以在疫情帶來的“情緒殺”最明顯的時候,就是大資金抄底的最佳底部。
同時在房地產周期里,商業地產會先于住宅。
商業地產牛市的起始點是1997年,住宅牛市的起始點是2003年;所以在周期循環上,商業地產會快于住宅。
今天的不良資產低價買入,捂在手里過個幾年等到周期上行,又會變成優質資產。
危機對于企業、對于個人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你看股神巴菲特,為啥總是強調在必要的時候握有大量現金?因為一旦機會來了,你手里沒資本,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雷軍的那句風口上的豬,實際上害了不少人,讓人們以為機遇是決定成敗的決定性要素。
可是,事實卻告訴我們:
真正引導人們走向成功的,是魄力、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