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郝科科
【資料圖】
編輯:譽美
風品:沈河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中概股回港又顯潮涌!近日,360數科通過聆訊、吹響雙重上市號角一事沸沸揚揚。
看好看空聲均不算少,孰是孰非呢?
穿越喧囂名利場,聚光燈下基本面仍是價值根基。這不,先行者金融壹賬通就交出最新成績單,幾多秀肌幾多隱憂呢?
1
虧額可喜收窄 營收增速下滑
遇成長天花板?
11月10日,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公布截至2022年前九月(未經審計)業績:
營收32.2億元,同比增長13%;毛利11.3億元,同比增長15%;得益于經營效率提升,歸母凈虧同比收窄24.7%至-6.9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23億元。
單看第三季,營收10.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4%;歸屬于股東的凈虧1.33億元,同比收窄50.84%,經營虧損率14.5%。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沈崇鋒表示:“盡管前三季度外部經濟形勢頗具挑戰,公司業績依舊實現了穩健的增長。”
的確,面對復雜經濟面、百業承壓,金融壹賬通還能營收增長、凈利改善凸顯發展韌性,值得肯定。
玩味在于,當日股價大漲6.38%,收于2港元,次日卻下跌6.5%,截止11月21日收盤價1.9港元。相比7月4日的7.4港元,不足5個月已縮水超七成。
市場在觀望什么?
以下幾個隱憂槽點不可不說:
雖然凈虧額收窄,可拉長維度,成立于2015年的金融壹賬通,兜兜轉轉近7年仍未擺脫虧損魔咒。2017——2021年歸母凈虧分別為6.07億元、11.96億元、16.61億元、13.54億元、12.82億元,五年累虧61億元,再加上今年前三季的6.95億元,虧額已約68億元。
而虧額下降的同時,營收增速也在下滑:2018年-2021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42.90%、64.69%、42.29%、24.76%。2022第三季僅增0.4%,遠低于上年同期的20%增速。不禁疑問,金融壹賬通是否已遭遇成長天花板?
具體到業務板塊,今年第三季,運營支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8%,主要受益于加馬平臺智能語音及其他產品的需求增長;實施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89億元增長7.0%至2.02億元,受益于平安集團持續數字化轉型;但獲客收入0.94億元,同比下降18.3%,主要由于宏觀經濟等影響導致的貸款量減少;風險管理收入,也由1.13億元減少6.9%至1.05億元。
毛利率角度看,今年前三季毛利11.3億元,同比增長15%;但第三季毛利率微降0.4個百分點。
金融壹賬通表示,下降是多項因素共同影響結果,一方面持續優化產品策略,提高投資回報率及完善產品標準化流程,并主動優化定制程度較高的項目。另一面,受疫情防控影響,毛利率較高產品調用量有所下降。
2
關聯交易依賴
獨立性、業績質量成色審視
誠然,一時波動不帶來未來。能主動優化、防范于未然,也是難能可貴的。
拉長視角,早在2019年平安聯席CEO陳心穎就指出,金融壹賬通50%成本用于新產品,如不做新產品的話馬上盈利。其當下虧損,是基于看好未來行業和公司發展的主動選擇。
2017至2021年,金融壹賬通先后投入逾51億元用于研發,每年研發投入占比均超30%。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7.405億元,同比增加15.7%。
沒錯,對于金融科技公司來說,短期虧損是常態。戰略押寶未來競爭力、塑造成長性是第一位的,也是資本最大誘惑。
問題在于,這種押寶塑造的質量成色咋樣?
審視基本面,除業績連續虧損,對平安系的長期高“依賴”也讓市場頗有微詞。
以上述研發投入為例,2021年8月一份舉報信稱,金融壹賬通存在財務造假、商業賄賂、隱瞞重大信披。依賴集團輸送,大部收入要通過研發費返還。
所幸,金融壹賬通表示,未發現相關問題發生,舉報內容均屬于惡意造謠、誹謗。
及時澄清,值得肯定。但也為其敲響研發效率警鐘、關聯交易依賴警鐘。
今年前三季,金融壹賬通第三方收入同比僅增6.4%,為10.36億元。來自陸金所收入則大增28%,達到3.55億元;來自平安集團收入18.31億元,更同比增長14.3%,總收入中占比56.83%,較去年同期的56.14%進一步提高。
拉長維度,2019年-2021年,來自陸金所收入分別為3億元、3.43億元和4.2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2.8%、10.4%和10.4%。來自集團收入分別為9.95億元、17.27億元和23.17億元,營收占比42.7%、52.1%和56.1%。
有近七成營收來自平安系,且持續增加。如此大量關聯交易,自然讓外界質疑其經營獨立性、業績質量成色。
公開資料顯示,金融壹賬通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為第三方(以中小金融機構為主)提供科技驅動的業務解決方案,服務主要分為數字化銀行、數字化保險和提供金融科技數字基礎設施的加馬平臺。
之所以敢于平臺化、生態化,在于集團旗下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機構多維度業務場景和金融數據打下的厚重基礎,這是其他中小機構所不擁有的,也是金融壹賬通能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支撐。不過看看上述關聯依賴質疑,是否也是成敗皆蕭何?自身核心實力咋樣?
不算多苛求,與云計算市場格局類似,金融科技領域同樣百花爭放、強敵環伺,如上文所言的360數科、樂信等也在籌劃回港雙重上市,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大體量對手亦在各領域布局。
大市場強競爭中,即使強如金融壹賬通,也難做到市場獨占性。若過分依賴集團加持,不乏后續成長瓶頸隱憂。尤其面對其他競品的強勢分食,盡快形成自身造血能力、特色競爭力是核心看點。
金融壹賬通高管7月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依靠平安但不依賴平安。金融壹賬通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發揮平安集團的支持作用,但從長遠看,還是要把外部收入占比提高,直至“大大超過平安集團的占比”。
信心雄心可嘉,可從上述各業務增速看,“不依賴”之路還任重道遠。
3
股價下滑冷思
較勁時刻VS新帥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賬通客均收入出現下降。據回港招股書,2019-2021年期間,金融壹賬通優質客戶(年收入貢獻10萬元以上)量分別為473、594和796,貢獻收入13.06億元、15.17億元和17.47億元,客均收入為280萬元、260萬元和220萬元。
升降之間,服務滿意度、服務深度廣度,綜合挖掘力上有無提升空間呢?
不得不多些深思、準變了。
雖是首家在美、港股雙重上市的金融科技中概股,金融壹賬通股價也并不理想。除了開文,港股不足五月累跌七成,截至美東2022年11月18日,其美股已跌至0.78美元/股。
相對發行價10美元/股,蒸發逾九成。這是讓人遺憾的。
2022年11月3日,金融壹賬通宣布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于2022年10月6日發出的信函,其美國存托股票的交易價低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持續上市標準。
根據上市規則,如一家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低于1美元,則該公司將被視低于合規標準。公司收到通知后有六個月(“補救期”)重新遵守最低股價要求。否則交易所將啟動暫停和退市程序。
金融壹賬通表示,公司計劃采取合理措施,重新符合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標準,包括在需要時改變美國存托憑證的比例。
如何打贏這場急迫提振戰?高管壓力不言而喻。
在披露三季報同時,金融壹賬通還宣布一項人事變動:因家庭原因,葉望春辭任執行董事,董事會委任付欣為非執行董事。今年8月,也因同樣原因,葉望春不再擔任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沈崇鋒接棒兼任。
要知道,2015年金融壹賬通成立之初,葉望春即擔任公司董事長兼CEO。此前在金融領域擁有逾40年工作經驗。
正是在其帶領下,金融壹賬通完成兩地上市,通過啟動“一體兩翼”新戰略升級,打造“數字化銀行”、“數字化保險”和“加馬平臺”的三大端到端整合產品,讓企業跨入客戶深耕“第二階段”,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能提供覆蓋銀行和保險業全棧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
行業分析師劉銳玲表示,金融壹賬通已完成“技術+業務”生態搭建與深耕客戶的1.0階段,成功實踐眾多業務場景;如今正邁入深耕客戶的2.0階段,加上行業競品增多、業績角力,更需管理團隊具備更強技術背景、經驗背景、精準開拓能力。
換言之,金融壹賬通仍處關鍵較勁時刻。事實上,高管變動并不令人驚訝。往期看,公司CFO、聯席總經、首席風控官、首席戰略官等均有過調換。疊加上述業績股價表現,新帥能否青出于藍自然各方關注。
沈崇鋒,可謂任重道遠。董事會公告表示,相信沈先生在SaaS軟件領域20多年的成功經驗,十分契合公司二階段客戶深耕戰略,是帶領公司升級轉型的最佳人選。
4
盈虧戰角力 不服輸與強內功
沒錯,客戶深耕、升級轉型!近7年磨劍的金融壹賬通,也有持續蓄力的可貴一面。
還是以最新三季報為例,前三季公司共完成60+版本的產品迭代。尤其智慧語音產品,已形成五大知識庫,覆蓋超1600個AI服務場景流程,打造了200多個質檢模型,AI識別率達到94%品。
得益于系列拳頭產品的升級迭代,金融壹賬通與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達成深入合作,為國開行、浦發銀行、盛京銀行等提供了智能風控、智慧管理等數字化解決方案。與大家財險、利寶保險、泰康財險等多家險企簽約。
以與某家中小型財險公司合作為例,金融壹賬通為其配置“理賠端到端系統+理賠服務多省份落地”綜合方案,覆蓋報案、查勘、定損、風控、支付等全流程,幫助該財險公司實現了全面的降本(車均理賠定損金額下降20%、每年減損逾1億元)與增效(小案處理時效縮短50%、理賠作業效率提升超30%)。
同時,為精準捕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金融壹賬通與地方政府、監管機構合作打造數字金融服務生態。目前已與66個政府及監管機構開展合作,約200萬中小企業從中受益。
境外業務也多點開花。目前,金融壹賬通業務覆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20個國家地區及118家境外金融機構,客戶包括東南亞前三大區域性銀行和全球前十大保險公司中的兩家。
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沈崇鋒表示,伴隨著新階段戰略升級的深化,金融壹賬通在客戶深耕和產品升級上取得持續突破,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展望未來,首席財務官羅永濤表示,會將工作重點放在拓展第三方客戶收入,以及實現中期盈利。此前其曾對媒體預計,2024年金融壹賬通將實現盈虧平衡。
無需累言,金融壹賬通、沈崇鋒等高管也有一份不服輸的倔強、一顆自強自力之心。單從此看,投資者、合作方、各界輿論也該給其更多耐心與敬意。
只是,減緩的營收增速、依然高企的虧額、關聯交易依賴、市場白刃競爭也是事實。內外壓力交織中,打贏盈虧戰并非易事。要想不淪為畫餅,打鐵自身硬。除了信心決心,更要自身特色力、專業性、獨立度的硬核內力打磨。
依然任重道遠,貴在久久為功。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