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華秋
文/華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日前,國家在制造業領域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下達后,海安農商行積極響應,結合海安產業特色,全面落實對制造業領域的支持,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做細做實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海安農商行堅持立足決策鏈條短、經營思路靈活的優勢,與地方黨委政府攜手、與制造業企業抱團、與行業周期融合,積極構建政府、銀行、企業“鐵三角”聯動發展閉環,推動優勢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兩高一低”企業轉產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
存貸款總額穩步雙升,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2022年以來,海安農商行秉持“和合共生”的發展理念,緊跟地方產業發展方向,緊密服務制造業企業成長,緊抓內控管理,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專注主責主業、強化基礎管理”的戰略方針指引下,海安農商行保持穩健發展勢頭,主要經營指標實現穩健增長,貸款質量總體可控,不良貸款率穩步下降。
財報顯示,2019—2022年上半年末,海安農商行的存款總額分別為524.05億元、564.22億元、592.86億元、630.04億元;貸款總額分別為379.37億元、427.74億元、481.79億元、527.41億元,雙雙穩步上升,且存貸款市場份額均位列海安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2年上半年,該行的凈利潤分別為6.58億元、6.84億元、7.77億元、4.79億元,盈利能力持續向好。
在經營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海安農商行不斷強化風險管控,牢牢守住資產質量生命線。2019—2022年上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7%、1.25%、0.99%、0.95%,呈持續下降態勢;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07.4%、326.53%、420.99%、469.21%,撥貸比分別為3.9%、4.08%、4.18%、4.44%,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地方經濟同頻共振
守土有責方能致長遠。2011年改制成立農商行后,海安農商行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錨定了服務新型工業化主方向,心無旁騖支持做強先進制造業,助力地方經濟騰飛。
江蘇海安市是“農業大縣”躍升“工業強市”的典型代表。近年來,該市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錨定“先進制造”,大力發展紡織絲綢、裝備制造等十大產業集群。
作為深耕海安地區的地方性商業銀行,海安農商行立足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特點,緊跟重大戰略部署,聚焦重點項目、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多年來,海安農商行緊跟當地黨委政府“以項目建園區、以園區聚產業、以產業帶集群”的工業方向標,緊盯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十大產業鏈的前后端和上下游,實施全鏈條對接服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商行服務制造業模式。
在支持制造業的過程中,海安農商行始終貫徹“主動作為”,既不“隨波逐流”盲目放貸、擴張,也不“快速掉頭”盲目抽貸、斷貸。在企業初創期、上升期主動介入合作,幫助企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企業轉型期、困境期主動“逆風而行”,多重方式幫助化險、施以援手;即便企業進入訴訟期、追償期,也主動想方設法,推動其向好遷徙。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海安農商行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34.73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增長態勢,較該行改制之初增長5.5倍。該項數據占全行貸款的比重達44.47%,高于全市銀行業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居南通銀行業之首。
守望相助,和合共生。在金融活水的滋潤下,海安的戰略藍圖徐徐鋪展,先后誕生了“世界第一剪”“亞洲第一錘”等重大裝備,色織布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擁有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磁性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等,為海安打造長三角北翼“產業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金融“活水”潤澤蘇中鄉村振興
自成立以來,海安農商行始終堅守“立足縣域、支農支小”初心,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和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做政府放心、百姓滿意的模范銀行。
近年來,海安農商行全面豐富鄉村振興產品體系,先后推出“微企易貸”“收單商戶貸”“鄉旅E貸”等多款產品。為支持鄉村經濟發展,該行加大對經營效益好及信用狀況佳的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級農業龍頭企業,重大農業基礎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
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海安農商行始終堅守初心、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持續深耕本土,面向“三農”、面向小微企業、面向社區家庭,優化金融服務舉措,拓展普惠金融深度和廣度,全力打造蘇中地區最優秀的社區銀行,為群眾提供有溫度、有情懷、有品質的金融服務。
據了解,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海安農商行打造了“金融+生活”一體化便民服務平臺“江海驛站”,根據地區情況的不同,“江海驛站”分為社區服務新平臺、“鄉村振興”幫扶站、外來務工“暖心港”等功能性服務平臺,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好評。
同時,海安農商行在海安市210個行政村積極推進農村多功能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聯合多部門共同打造“金融、電商、收銀、物流、民生、政務”六位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點,通過舉辦金融知識宣傳、開展支付結算技能培訓、提供金融業務咨詢辦理等便民服務,探索打通金融普惠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持續發力。
面對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這張答卷,海安農商行黨委明確,到2024年,三年投入鄉村振興資金18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達160億元,實現農戶和小微企業經濟信息檔案全面覆蓋,全市農戶金融服務覆蓋率達100%,整村授信率達80%,授信簽約率達40%,全力打造讓地方黨委政府信賴、讓老百姓滿意的“自己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