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觀察
作者| 陳淼
(資料圖片)
又一記法律重錘落下,追覓再次被敲在行業的恥辱柱上。
日前,添可和追覓的專利糾紛案迎來最新進展。根據裁定結果,追覓最終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承諾,于2022年10月30日起停止生產、銷售四款涉案產品及與涉案產品涉案技術方案完全相同但型號有所不同的產品。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截圖)
從結果來看,追覓對添可的抄襲或是碰瓷的行為基本認定。而在司法層面上,追覓這種卑劣的行為也根本就站不住腳,停產停售的承諾無疑是狠狠地甩了自己一巴掌。
真是一場品牌鬧劇!
追覓自詡為新銳消費品牌,在最核心的產品研發上卻自甘墮落。這究竟是行業太內卷還是市場太緊張了?
追覓“卷”上了歪路
現階段,家電市場整體承壓下行,行業增速連年放緩。奧維云網(AVC)總裁在主題分享《卷亦有道,“凈”待花開》中曾表示,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面臨著異常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國內市場也面臨著居民消費信心不足、需求釋放緩慢等問題。
因此,他建議健康環境電器行業應該“卷亦有道”,積極推進成熟品類的高端化和新場景落地,瞄準新賽道,把握集成家電、品質小家電、懶人家電等新興產品的發展機會,深挖用戶痛點、持續提升單品核心競爭力,通過拓展新渠道、開辟新市場,不斷突破。
話雖如此,但要做到“卷亦有道”,何其困難。至少在產品研發上,品牌就需要舍得投入,重創新重研發,才能有所突破。
而這樣的卷法,往往也就意味著非常高的成本負擔,甚至還需要做好長期主義的準備,即在長期的摸索中或許才能得到應有的商業反饋。以科沃斯為例,根據科沃斯半年報披露的數據,在2022年上半年,科沃斯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3.52億元,同比增長超74%,接近翻了一番。其他品牌想要在這個方向卷,那就只能跟著砸錢砸人才了。
很顯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愿意走這條長期主義的道路。特別是在當前較為熱門的細分市場,比如洗地機市場,根據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今年 1-9 月,洗地機全渠道累計銷額為 58.9 億元,同比增加 76.4%,始終保持著逆勢增長的強勁勢頭。
作為整體家電市場下行環境下的上行品類,洗地機同期吸引了一大批品牌,如添可、小米、米博、海爾、美的等等,行業競爭態勢愈演愈烈,留給賽道內玩家的增量空間不多了。
在這樣的緊迫處境下,很顯然,有人便動了歪心思,“卷”上了歪路。
這一次,追覓就“卷”錯了方向。根據添可的指控,其品牌旗下的四款產品“追覓無線洗地機 H11Max、追覓無線洗地機 H12、追覓無線二合一洗地機 M12、追覓無線二合一洗地機 M12Pro”侵害了添可一項專利名稱為“清洗機、清潔設備及其信息顯示方法及存儲介質”(專利號:ZL201910955698.5)的發明專利,同時四款涉案產品均已在多個電商平臺銷售,在市場上影響惡劣。
雖說,直接把別人的專利成果或技術方案拿來用,可以省下一大筆研發費用,算是一個走捷徑的“卷”法,但是如果人人都如此,那么整個行業就沒有秩序可言,無人敢投入也就無人創新,行業最終陷入停滯。
而行業之所以強調“卷亦有道”,正是因為合理地“卷”才是有效的行業內卷,才能推動品牌與行業健康的發展。
負面纏身,追覓“內憂外患”
事實上,從近幾年的表現來看,追覓似乎有些不太健康。
與添可的專利糾紛案并非是追覓的第一次侵權行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追覓就反復陷入與萊克電氣、石頭科技、科沃斯等同行的負面糾紛之中,不正當競爭、抄襲碰瓷等指控頻頻上演。
2019年,萊克電氣狀告追覓的19名員工,一時引起業內轟動。原因是,這19名員工原本是萊克電器吸塵器項目團隊的成員,在同年3個月內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離職,集體“出走”并先后入職了追覓。緊接著,在各大電商平臺上,追覓竟開始賣起了與萊克電氣高度類似的無線吸塵器。
兩件“巧合”事件串聯起來,一下子惹惱了萊克電氣,便有了當年狀告19名追覓員工的商業風波。最終,根據法院審理認定,追覓的員工確實是違反了競業限制義務,給萊克電氣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損失。
(部分媒體報道截圖)
而作為19名員工背后的用人單位,追覓同樣難辭其咎,一度被指控不正當競爭。類似的指控也并非追覓的第一次,除了萊克電氣之外,追覓也同樣受到了科沃斯的關于侵犯商業秘密的指控,不斷卷入企業與員工的競業限制糾紛中。
還是在2019年,科沃斯向蘇州市吳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追創科技(即后來的追覓)存在侵犯自家公司“掃地機器人(DJ35)”商業秘密的行為。后經查實,追創科技確實存在侵犯科沃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并受到了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
(蘇州市吳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決定書 截圖)
事情的經過,一改往日大眾對追覓的認知。2018年年中,追創科技在開始立項研發掃地機器人產品項目后,就通過成立“空殼公司”的方式以不正當手段挖角了20余名科沃斯的前員工來參與項目研發。這是一個什么概念?要知道,在科沃斯內部,各部門對商業秘密都有著詳細且嚴格的保密措施,比如針對較大的軟件模塊研發,會分配多名技術人員分開操作處理,避免一人掌握整個模塊技術材料等。此外,科沃斯還制定了《商業秘密管理規定》《保密管理規定》《知識產權保密管理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來規避泄密風險。
但是,即使做到了這種程度,追創科技還是以不正當手段挖角了科沃斯20余名前員工,取得了相關的產品密點技術,并應用在自家的產品上,構成了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如此“良苦用心”,追覓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直到2021年,追覓依舊深陷專利糾紛,屢屢侵犯其他公司的專利技術。去年,石頭科技同樣是一紙公文將追覓告上了法庭,指控其侵犯了自家“智能清潔設備用水箱及智能清潔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721278070.9)。
與此同時,產品研發上的負面糾紛也同步帶來了一系列的市場不良反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追覓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質疑,有的用戶買回家還沒用幾次就充不上電了,有的售后寄回后機身全是劃痕等等。
負面纏身,追覓深陷內憂與外患。這樣的追覓,真的還是早前那個以技術立身的新銳科技品牌嗎?
追覓“掉隊”了嗎?
追覓成立于2017年,正是中國市場走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新銳品牌理應更懂現代的品牌經營,更明白商業價值的本質是產品創新與用戶服務。
但是,從目前來看,追覓似乎“掉隊”了。
今年雙11,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不再對外公布具體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數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由平臺方牽頭,市場正在有意地將經營與數據進行解綁,讓商業找回價值,聚焦產品創新與用戶服務。
這同樣也是行業反復強調的“卷亦有道”,品牌與市場要卷就應該去卷產品、卷服務,而非抄襲、碰瓷。
今年是電商平臺共同做出選擇的第一年,市場在迎來新的拐點,而追覓也還深陷在專利糾紛的負面泥潭里。
如果追覓再不醒悟,早點從抄襲、碰瓷的錯誤內卷中跳出來,那么可能就會面臨著全方位的掉隊。
玩火的后果,大概率就是自焚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