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作者 | 苗中杰
(資料圖片)
《紅周刊》:本周各個旅行平臺的搜索量出現飆升,消費者出行意愿明顯高漲,旅游市場已出現復蘇跡象,有哪些公司值得適當關注呢?
邱諍:疫情之前業績優秀的公司首先值得關注,如峨眉山2017年和2018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和2.09億元,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1.0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2.26億元,在疫情之前公司凈利潤呈現穩定小幅上升之勢。但疫情后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以2019年1~6月和2022年1~6月的數據為例,2019年上半年峨眉山實現購票人數160.11萬人次,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進山人數88.57萬人次,較疫情前大幅度減少。
進山人數大幅減少的同時,峨眉山的各項營業收入及毛利率也同時大幅下滑。2019年上半年公司游山門票收入2.19億元,毛利率28.24%;客運索道收入1.75億元,毛利率69.00%;賓館酒店服務收入0.86億元,毛利率14.20%。2022年上半年,公司游山門票收入僅0.52億元,毛利率降至11.16%;客運索道收入0.63億元,毛利率47.47%;賓館酒店服務收入0.47億元,毛利率-29.43%。
目前峨眉山紅珠山會議中心及二號樓改造提升項目改造提升工程、五號樓公共區域室內改造提升工程均接近完工狀態,若能回到疫情前進山人數,公司盈利能力將回到2019年時的2億元左右,公司市盈率將降至25倍左右。
《紅周刊》:黃山旅游疫情前也是旅游板塊中的佼佼者,是否也可以關注???
邱諍: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黃山旅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83億元、16.21億元和16.0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46億元、3.42億元和3.13億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酒店業務收入3.09億元,毛利率31.15%;索道業務營業收入2.49億元,毛利率86.74%。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酒店業務營業收入僅有0.44億元,毛利率為-91.38%;索道業務僅為0.48億元,毛利率也降至32.75%。
2019年上半年,黃山景區接待進山人數162.4萬人,索道及纜車累計運送游客326.7萬人次。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黃山景區累計接待進山游客僅33.36萬人,較2019年同期減少近80%;索道及纜車累計運送游客66.56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減幅近80%。此外,公司2019年上半年公司園林開發業務(含門票)實現營業收入1.01億元,毛利率84.15%,而2022年上半年公司公司景區業務(含門票)業務收入僅0.18億元,毛利率為-233.39%。
目前黃山旅游的北海賓館環境整治改造項目、花山花海景觀工程等投資數億元,正在建設之中,待旅游業恢復正常之后,隨著進山游客數量的回升,公司凈利潤有望恢復到2019年之前水平即3億元以上。
《紅周刊》:與峨眉山、黃山旅游等疫情前業績優秀的公司不同的是,2020年至今,眾信旅游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而2019年時公司的凈利潤也僅有0.69億元,這樣的公司是否還值得關注?
邱諍:疫情之前,眾信旅游是國內領先的全國性的大型旅游運營商,產品已覆蓋全球主要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跟團游、定制游、自由行/半自由行、目的地玩樂等豐富的旅游產品,產品出發地數量多、團期密集。公司在歐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等長線出國游及亞洲短線周邊游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隨著公司在境外目的地的投資和布局開展,境外業務貢獻不斷提升。
2018年公司完成眾信旅游和竹園國旅原有兩家大的出境游批發商的完全合并,公司規模效應凸顯,規模的擴大為旅游產品的豐富、資源整合及成本控制、產業鏈的延伸、游學留學、移民置業、旅游金融、健康醫療等綜合服務的推出提供了堅實的客戶基礎。
但隨著疫情的出現,2020年1月27日起,公司暫停經營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旅游產品,導致公司自2020年2月以來業務收入大幅下降。2019年眾信旅游營業收入高達126.77億元,而2022年1~9月公司的營業收入下滑至僅有2.75億元,僅有2019年全年收入的2%左右。
眾信旅游的巨虧主要發生在2020年,由于充分計提商譽減值和壞賬準備,公司2020年虧損高達14.80億元,該部分影響的提前集中釋放將有利于公司今后輕裝上陣,迎接行業的全面復蘇。疫情發生以來,阿里兩次入股眾信旅游,目前阿里網絡已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仍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本文已刊發于12月10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