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創業圈 作者:何秀蘭
文|記者何秀蘭
12月,又有兩家人身保險公司的股權發生變動,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將出現變更。
(相關資料圖)
12月19日,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貴人壽”)公告稱,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將新增注冊資本10億元,增加的注冊資本金由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茅臺集團”)以及新引進股東貴州省黔晟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黔晟國資”)、深圳市嘉鑫輝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嘉鑫輝煌”)認繳。增資完成后,茅臺集團將重回華貴人壽第一大股東寶座。
前不久,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德華安顧人壽”)則公告稱,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國有投控”)將其持有的公司3億元注冊資本,轉讓給德國安顧集團股份公司(下稱“安顧集團”),同時增加資本金4億元。記者聯系德華安顧人壽采訪,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險企的股權發生變動。資本金是險企的底牌,增資的話題向來為行業熱議,無論是原股東增資亦或是引進戰投,不少險企都在各顯神通,力求破解資本困局。
茅臺集團再成華貴人壽第一大股東
具體來看華貴人壽變更注冊資本的方案,本次新增注冊資本10億元,新增注冊資本金由股東茅臺集團以及新引進股東黔晟國資、嘉鑫輝煌分別認繳4.7億元、3.86億元、1.51億元。由于其他股東不參與本次增資,增資完成后,其對應股權比例將被稀釋。增資后上述三名股東對華貴人壽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3.33%、19.17%、7.5%,分別位列第一、第二、第四大股東。
事實上,近年來華貴人壽的股權變動比較頻繁,本次黔晟國資的加入將提高國資股東對華貴人壽的話語權,而茅臺集團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則屬于“失而復得”。
去年3月,華貴人壽一則股東股權變更公告顯示,貴州貴安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將所持有的公司 1.1億股股份(占總股本11%)無償劃轉給貴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貴州金控”)。此次股權變動屬于行政劃撥,不存在資金交易,劃撥完成后,貴州金控對華貴人壽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1%,超越當時茅臺集團的20%成為華貴人壽第一大股東。同年6月,該事宜獲監管核準批復通過。
公開資料顯示,華貴人壽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全國性人身保險公司,由茅臺集團、華康集團、貴州貴安金投、貴州金控集團等11家單位共同出資創立,是貴州省第一家本土保險法人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七虧八盈”的規律在華貴人壽身上并不靈驗,成立不到5年,華貴人壽便在2021年實現了盈利。不過,在實現短暫盈利后,今年華貴人壽又由盈轉虧。
業績不佳的背后,華貴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在下跌。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末,華貴人壽的綜合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62.59%,到了今年三季度末,該兩項數據分別為121.91%、101.67%,下降幅度分別為40.68%、60.92%。
與華貴人壽通過增資變更第一大股東不同的是,德華安顧人壽則是第一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降低持股比例,外資股東成為實際控制人。
具體來看德華安顧人壽的公告內容,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山東國有投控對德華安顧人壽的持股比例由50%下降至35%,安顧集團對德華安顧人壽的持股比例由20%上升至35%,德國安顧人壽保險股份公司(下稱“安顧人壽”)保持30%持股比例不變。
安顧人壽為安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安顧集團為安顧人壽的實際控制人。此次股權變更后,安顧集團將直接和間接持有德華安顧人壽65%股權。
險企增資各顯神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華安顧人壽本次增資計劃中,4億元新增資本金并非完全計入注冊資本,而是2.4億元計入注冊資本,1.6億元計入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后,公司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加至22.4億元,另有1.6億元資本公積。上述的增資轉股方案尚待監管批復。
官網資料顯示,德華安顧人壽是由山東國有投控、安顧集團和安顧人壽于2013年共同出資組建的全國性壽險公司。按照其“深耕”策略,截至2021年12月底,德華安顧人壽已在全國開設5家分公司、30家中心支公司和103家支公司/營銷服務部。
盡管德華安顧人壽在不斷進行區域擴張和營業網點布局,保險業務收入從成立初年的0.02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3.83億元,但其持續虧損,成立將近10年卻未曾實現盈利。記者根據年度報告和償付能力報告統計,2013年-2022年三季度末,德華安顧人壽累計凈虧損21.1億元。
結合華貴人壽和德華安顧人壽的增資背景來看,凈利持續虧損加上業務規模擴張的需要加速資本金消耗,以及償付能力承壓、抵御風險的能力下降等因素,通常為險企啟動增資的主要動因。
今年是“償二代二期”落地實施的首年,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則,資本認定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普遍下降。疊加權益市場波動的影響,險企收益也普遍飄綠。增資行動從年初貫穿到年尾,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險企發布增資公告。
記者根據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信息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除了華貴人壽和德華安顧人壽,另有11家人身保險公司發布了變更注冊資本的公告。
從增資的對象來看,原股東直接增資是最常用的方式,復星保德信人壽、泰康養老保險、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平安養老保險、橫琴人壽、太保人壽、匯豐人壽這8家險企都由原股東直接增資,其中平安養老保險的計劃增資規模最大,為105.2億元。
除了原股東直接增資外,中韓人壽和財信吉祥人壽還分別引進了4名和2名戰略投資者,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均為當地國資企業。
與上述兩種方式不同的是,愛心人壽今年的增資計劃則顯示新增股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新增注冊資本由該股東全額認繳,原股東不參與增資。
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告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包括泰康養老保險、中荷人壽、中韓人壽、橫琴人壽、太保人壽、匯豐人壽在內的險企增資事宜已獲得監管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