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2月21日訊(記者 敖瑾) 深圳推出政府引導基金“升級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12月21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深圳市發布公告,啟動“20+8”產業基金第一批基金管理人公開遴選。
根據公告,深圳將為一個產業集群配套至少一支引導基金。本次公開遴選的基金管理機構涉及四個重點產業方向,分別為合成生物、智能傳感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目標規模達165億元。此后還將開展第二、三批次公開遴選,基金群總規模達千億級。
目前,政府引導基金已成為國內一級市場最大的LP,而深圳此次組建基金群針對性地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產業,是政府引導基金推動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深圳一位投資服務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引導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但對應產業的項目數量體量是否足夠大,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非要投出去,可能存在無法兼顧收益的問題;而要顧收益,就可能投不了幾個。”
每個產業集群配套至少一只引導基金
今年6月,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了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細分領域,和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8大未來產業為: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
20個產業集群為: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現代時尚、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新能源、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大健康以及海洋產業集群。
《意見》中還提到,要建立“六個一”工作體系,即,一個產業集群對應一份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清單、一份招商引資清單、一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一套科技創新體系、一個政策工具包、一家戰略咨詢支撐機構,逐步實現“一集群、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
據今日發布的公告,“20+8”產業基金群,將由深圳市引導基金公司負責運營,由市、區引導基金聯合出資,分類分批逐步設立。
此前,首只專項子基金已于12月8日在深圳龍崗區落地。據公開資料,該基金由龍崗金控公司與深創投合作設立,計劃總規模50億元,首期募集規模21億元,由深創投擔任基金管理人。
該基金投向涉及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主要圍繞工業軟件及其產業鏈上下游領域技術領先的未上市企業,優先投資“卡脖子”環節的研發設計類和生產控制類企業,輔以企業管理和工業互聯網創新工業軟件。
第一批四只基金公開遴選GP
深圳市財政局今日發布的第一批遴選公告涉及四只基金,分別涉及合成生物、智能傳感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產業。
據相關公告,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目標規模50億元,首關規模15億元。其中,深圳市區引導基金出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目標規模70%。基金注冊地須在深圳市光明區,100%投向智能傳感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目標規模也是50億元,基金注冊地須在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總部即位于該區。
合成生物產業基金目標規模為15億元,深圳市區引導基金出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70%。基金注冊地須為深圳市光明區。
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目標規模為50億元,深圳市區引導基金出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70%。基金100%投資于生物醫藥、細胞和基金等領域,其中投資與生物醫藥領域的金額不得低于總規模達的70%。該基金注冊地須為深圳市坪山區。
公告還顯示,申請機構須配備有一定年限相關領域投資經驗的投資人,且對機構投向相關產業的數量也有相應的要求。
對于深圳本次退出的政府引導基金“升級版”,一不愿具名的深圳招商投資服務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政府引導基金越設越多,規模體量也越來越大,但對應產業的可投資項目標的數量是否跟得上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方向一細分,恐怕很難剛好有合適的足夠數量的標的。機構為了完成指標,非要投出去,收益可能就沒法保證了;但顧得了收益,可能又投不出去幾個。越細分,怎么去找有行業經驗的投資人以及機構來擔綱,也不見得總能找得到。越有指向性,往往意味著越難做。”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此前曾遇到過有投資機構為了湊足返投要求,“煞費苦心”。“有項目核心業務落不到這個區來,就設立一個專做某個業務的子公司落到這個區,這樣就算是完成了返投任務。只能說企業的經營擴張自有其規律,很難簡單通過投資來進行引導。”
另有一投資機構合伙人公開表示,今年主動放棄了一只40億規模的基金,該基金已經收到了LP打款,但“因為地方政府返投要求太高了,感覺無法完成的情況下放棄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