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崔鵬志
趕在年底宣布定增50億,財達證券股價卻沒能撐住。
(資料圖片)
12月26日晚,財達證券(600906.SH)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9億股(含本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含本數)。
該消息一出,12月27日早盤,財達證券直接以7.75元低開,盤中一度跌至7.51元,跌幅達7.93%,最終以下跌4.76%報價7.81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財達證券的股價下跌慘烈,跌幅約38%,市值蒸發約160億元。
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
本次募集資金用途,財達證券稱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其中將有不超過15億元用于融資融券業務,不超過20億元用于證券自營業務,不超過15億元用于償還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
財達證券表示,當前行業盈利模式正逐漸呈現出由傳統的通道驅動向資本驅動變的特征,資產負債表擴張對利潤的貢獻度逐漸上升,資本中介及證券投資等重資本業務規模增長顯著。
最新財報顯示,財達證券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4.35億元,同比降幅約26.93%;歸母凈利潤為3.74億元,同比降幅達31.46%。據財達證券2021年報,證券經紀是其最大收入來源,占據總營收的35.7%,而證券自營業務占其總營收的19.4%,為第二大收入來源,但毛利率高達85.4%,為“最賺錢”的業務。
在2022年半年報中,財達證券提及上半年營收9.48億元,下滑幅度為22.5%,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為自營業務收入下滑。其證券自營業務營收今年上半年僅有7947萬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2.51億元,同比降幅達68.5%。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財達證券自2012年6月取得融資融券業務資格以來,該項業務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分別為4.23億元和3.22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16.8%和22.5%。
公告中,財達證券提到,證券行業經紀業務凈傭金率下降趨勢明顯,將從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模式轉型,需要加強包括融資融券等的信用交易業務規模。同時,證券自營業務也將成為新增長點。
定增魔咒纏上券商?
今年以來,財達證券已是第6家宣布定增的券商。
這也是財達證券上市后首次再融資,截至2022年9月30日,財達證券IPO募集資金凈額18.1億元已全部使用完畢。此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包括控股股東唐鋼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其中唐鋼集團本次認購不超過3.11億股,認購金額不超過17.27億元。
券商靠定增“輸血”無可厚非,但無論在資金端還是二級市場,年底券商的定增項目都有些波折,消息一出股價下跌的“魔咒”似乎一直縈繞期間。
例如,12月23日晚,華鑫股份(600621.SH)披露定增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數量不超過318269787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向華鑫證券增資。在對華鑫證券增資后,華鑫證券對資金的主要用途是“擴大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積極發展自營業務、加大信息化系統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
但在消息發布后的下一個交易日,即12月26日,華鑫股份的股價即應聲下跌,跌幅達到5.36%,當日市值跌去1.2億元。
接近年底,券商企業定增消息發布當天,股價均受到不小影響,當然也不乏利好效應,比如國聯證券(601456.SH)的股價即在消息發布的12月1日上漲5.64%。
截至目前,國金證券(600109.SH)、華創陽安(600155.SH)、長城證券(002939.SZ)3家券商在今年完成定增,計劃募資金額為60億元、80億元以及84.64億元,但實際募資金額分別為58.17億元、30.27億元以及76.16億元,均未達到計劃金額。
對于明年券商的市場表現,賣方機構依舊信心十足,湘財證券研報認為,券商板塊“估值處于底部,預計隨著權益市場回暖,疊加業績低基數,2023年業績有望回升,估值具備向上修復空間,而且估值修復往往領先于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