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場窄幅整理,滬指收于3100點下方,港股市場恢復正常交易后表現較為活躍,恒指收漲逾1%。
大盤連陽兩日后迎來調整,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的就是市場在今年最后幾個交易日是否會有大的變化?我們先看一組數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為15507.8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5466.35億元增加41.53億元。從近期兩融余額變動趨勢來看,上周兩融余額連續下滑后,本周出現企穩跡象,隨著市場的反彈,兩融余額或再拾升勢。兩融余額的企穩回升或許是市場的一個積極的信號。
(資料圖片)
對此,多家券商機構也紛紛表態。
方正證券:優化公共衛生防控后的熱門賽道估值
A股市場于10月底錄得年內二次低點以來,市場走勢整體向上。12月7日,優化防控措施“新十條”出臺,A股市場縮量調整,過去一個月市場行情以區間震蕩為主。我們認為,目前優化公共衛生防控措施后的短期沖擊只是暫時的,防控政策調整帶來的長期正向影響大于短期沖擊。明年國內經濟面臨低基數效應,隨著政策密集出臺助力經濟發展,國內經濟將逐步回歸潛在增速水平,企業盈利有望持續改善。
東北證券:勇于布局,等待轉好信號
當前來看,弱轉強信號已部分滿足,要勇于逢低布局。
(1)前期擔憂已部分緩解:首先,海外緊縮、國際緊張局勢等影響已鈍化。其次,核心擔憂因素國內公共衛生防控上,一方面從地鐵客流修復上看,部分城市已開始改善;但另一方面,在冬季疊加春節來臨下短期公共衛生防控的影響仍難消除。
(2)保增長政策的信號已非常明確:一是高層會議定調穩定增長,聚焦擴大內需;二是基建持續發力;三是地產在供給端政策發力后,需求端放松政策也有望進一步出臺。
(3)經濟數據邊際改善需等到公共衛生防控高峰過后:一方面,11月地產銷售、社零、PMI等仍偏弱,短期一兩個月內受公共衛生防控影響可能延續弱勢;但另一方面,信用持續回升、保增長政策發力、防控影響消退使得兩三個月后經濟數據可能邊際改善。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12月28日,滬指盤中震蕩回升,午后再度回落翻綠;上證50指數逆市上揚;深成指、創業板指弱勢震蕩下探。截至收盤,滬指跌0.26%報3087.4點,深成指跌0.86%報11010.53點,創業板指跌0.9%報2338.26點;兩市合計成交6508億元,北向資金尾盤加速進場,全天凈買入39.18億元。
從個股表現來看,今日A股市場共963只個股上漲,3943只下跌,123只持平,賺錢效應極差。
盤面上看,火電、仿制藥、鐵礦石等概念漲幅居前,電力、保險、銀行等行業表現活躍;雞產業、新能源整車、一體化壓鑄等概念跌幅靠前,教育、汽車、航空等行業走勢低迷。
資金動向方面,申萬一級行業中,公用事業獲主力資金凈流入35.41億元,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榜首!醫藥生物、銀行緊隨其后。從近20日主力資金凈流入數據來看,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分別獲主力資金凈流入232.79億元、219.27億元和170.71億元,位居前三!
【ETF全知道熱點盤點】今日重點聊聊銀行、地產和醫療板塊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銀行ETF(512800)
今日銀行板塊繼續小幅放量上漲,漲幅高居全市場所有申萬一級行業第2位。
【A股申萬一級行業12.28漲跌幅TOP10】
此外,板塊獲主力凈流入超16億元,位居全市場第3位(申萬一級行業口徑)。
【A股申萬一級行業12.28主力凈流入TOP10】
板塊成份股方面,蘇州銀行收漲3.45%,漲幅居中證銀行指數成份股第一,寧波銀行、西安銀行均漲超2%,招商銀行收漲1.80%,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均漲超1%。
ETF方面,A股規模最大銀行ETF(512800)收漲0.84%,成交額繼續放量至1.51億元,強勢擊穿20日線,收盤溢價率0.06%,反映有買盤臨近尾盤吸籌。
*截至2022.11.30,全市場共有10只跟蹤純粹銀行指數的ETF,銀行ETF(512800)規模最大
消息面上,銀保監會近日召開的會議明確,加大金融支持擴大內需力度。鼓勵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滿足房地產市場合理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與房地產正常循環。
【未來展望】
國盛證券12月27日發布最新策略研報《2023年度A股策略展望:舊周期復位,新繁榮起點》,研報核心觀點認為:2022年末攻守轉換,這一階段的核心就是貝塔反轉,低位價值還會繼續領跑。風格上,大盤藍籌>中小市值。
我們認為,在基本面觸底+政策向上的周期中,高賠率的金融板塊具備地產修復+消費復蘇的估值修復潛力。
首先,11月金融數據符合預期的下滑,結構上亮點在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來源于政府推動的信用擴張,如基建配套融資和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等。12月受公共衛生防控影響,高頻數據仍弱,但數據的下滑已在高頻數據(低票據利率)和股價中體現(銀行板塊目前0.53倍PB,在歷史極低區間),因此對銀行板塊預計沒有影響,反而增加了穩定增長的必要性和博弈價值。
其次,在地產政策的催化下,地產beta的銀行有望迎來估值反彈,此外,擴內需的政策也將帶動消費beta的銀行估值修復。
而銀行板塊估值仍處低位,中證銀行指數最新市凈率仍在0.5倍區間,低于指數發布以來98%左右的時間區間,市場對于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基本已充分計入估值,對于看好地產鏈、以及防控政策優化下經濟復蘇預期改善的投資者,不妨關注銀行ETF(512800)。
二、地產ETF(159707)
今日,A股地產板塊短線回暖,中證800地產指數午后抬升,收盤上漲0.61%。持倉成份股漲跌參半,其中,首開股份收漲5.96%領漲板塊,招商蛇口、華發股份漲幅均超2%;另一方面,陸家嘴、中天金融等跌幅居前。
ETF方面,地產ETF(159707)漲幅高于標的指數,收盤漲幅達0.65%,全天換手率逾13%,場內成交持續活躍。值得注意的是,臨近收盤地產ETF(159707)溢價率升至0.13%,顯示買方力量情緒高企。
據媒體消息,銀保監會近期召開會議指出:
促進金融與房地產正常循環,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滿足房地產市場合理融資需求,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長租房市場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配合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
中銀證券房地產行業周報認為,證監會提出“大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將加速包括民企發債、股權融資等各項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投資標的方面,建議關注主流央國企和區域深耕型房企,穩健經營的同時仍能保持一定拿地強度,行業見底復蘇后或將帶來β行情。
廣發證券《房地產行業研究及2023年度策略》指出,房地產是周期行業,與其他行業順應周期趨勢相比,地產更多是經濟周期與趨勢的創造者。若本輪周期基本面能夠得到較為順利的修復,地產行業龍頭強信用房企的長期價值可支撐2xpb以上水平,值得重點關注。
三、醫療ETF(512170)
受公共衛生防控影響,醫療板塊近來熱點頻頻,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相繼火熱。消息面上,近期“沉默性缺氧”引發關注。隨之而來的則是,血氧儀、制氧機、呼吸機等相關醫藥器械熱銷,并面臨著缺貨、漲價等挑戰。繼抗原檢測試劑、N95口罩、連花清瘟以及布洛芬等退燒藥后,成為又一緊俏防控產品。
近期發布的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中也提出,各地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常用藥品、抗原檢測試劑、指夾式血氧儀等儲備,切實滿足居家治療人員用藥和健康監測需求。
今日醫療板塊繼續活躍,體檢龍頭美年健康繼昨日漲停后午后一度再封漲停板,最終收盤漲近8%,血氧儀等家用器械龍頭魚躍醫療大漲近5%,金域醫學漲超3.6%,樂普醫療漲近3%,CXO概念股九洲藥業、凱萊英等漲幅居前,中證醫療指數收漲0.29%,錄得兩連陽。
熱門ETF方面,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沖高回落漲0.4%,日線錄得兩連陽,午盤前一度漲超1%逼近半年線,全天成交額3.9億元,小幅縮量。行情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最新規模高達173.51億元!
自2022年至今,醫療ETF(512170)持續獲得資金大手筆加倉,自2022年以來截至12月27日,醫療ETF(512170)基金份額增長138億份,位居所有主題ETF首位,振蕩調整中持續獲得資金加碼。
【醫療行業最新精華觀點摘要】
長城國瑞證券:醫藥板塊重點布局防控后修復,關注四大方向!
長城國瑞證券建議關注受益防控后恢復,常規醫療需求修復的醫藥子行業:一是過去需求被抑制的消費性醫療服務行業,關注眼科、口腔科、醫美;二是CRO行業,公共衛生防控期間臨床試驗受到影響,進度有所耽誤,疫后有利于加快推進積壓的訂單;三是當城市地鐵日客運量等指標回升后,預計醫院門診量和手術量恢復,建議關注手術相關的麻醉藥品、血液制品、體外診斷、高值耗材相關公司;四是商業化能力成熟,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同時在創新藥領域布局逐步進入收獲期的傳統藥企。
西南證券:醫藥投資需回歸本源,尋找不確定中的“三重奏”
西南證券認為,展望明年,盡管關于公共衛生防控時點、醫藥政策預期變化、外部因素三方面,目前比較難給出具體相應判斷,但醫藥行業投資需要回歸本源,從而尋找一些確定性。我們應該尋找2023年“三重”確定性,確定性之1——創新仍是醫藥行業持續發展的本源;確定性之2——疫后醫藥復蘇亦是核心主線;確定性之3——自主可控/產業鏈安全。
風險提示: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于2014.10.31;銀行ETF被動跟蹤中證銀行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日期為2013.7.15。地產ETF被動跟蹤中證800地產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日期為2012.12.2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醫療ETF、銀行ETF、地產ETF風險等級均為R3-中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