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月12日訊(編輯 邱思雨)近期,多個國內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迎來簽約落地。
1月10日,中能建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湖南省長沙市,是今年長沙市第一筆投資額超百億元的項目。
1月5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湖南省電力設計院在湖南郴州簽訂300MW/1800MWh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進行合作開發框架協議。
(資料圖)
據北極星儲能網統計,截至2022年12月7日,已有19個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簽約,已公開的儲能規模可達6.48GW。
今日,國泰君安在最新研報中指出,壓縮空氣儲能是最具潛力的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之一,將進入產業化階段。
究其緣由,機構列舉了三點因素,一是由于在高比例新能源裝機大幅提升了電網的脆弱性,因此豐富儲能技術路線是必然趨勢;二是傳統主流儲能無法完全化解新能源消納壓力,對多元化新型儲能技術的需求應運而生;三是在新型儲能技術中,壓縮空氣儲能優勢突出,規模大、效率高、成本低、環保清潔。
據了解,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分為傳統與新型兩大技術路線。新型技術包括絕熱壓縮空氣儲能、等溫壓縮空氣儲能、液態空氣儲能等,其中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最具發展潛力,目前已進入試驗示范及商業化應用階段。
從技術層面來看,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備容量大、效率高、投建成本低等一系列優點,且基于分段壓縮熱回饋的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部件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目前該儲能技術的設備國產化進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據《2021年中國儲能發展現狀與展望》數據顯示,在設備全部采用國產的情況下,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總投資成本可下降30%左右。頭豹研究院指出,儲能系統規模增加后,單位投資成本仍有下降的趨勢,2030年將有望降低至5000元/kWh,接近抽水蓄能項目的建設成本。
效率上來看,計劃于2027年建成的貴州畢節10MW項目系統效率已提高至60.2%,頭豹研究院認為,隨著技術的逐步攻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系統效率將進一步提高,逐步靠近抽水蓄能項目的系統效率(70%-85%)。
高比例新能源裝機催生大量儲能需求,疊加壓縮空氣儲能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多家機構看好設備的投資市場。天風證券認為,到2025年上游核心設備累計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85億元,2030年累計市場空間有望達到854億元,增量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