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商務部網站消息,日前,商務部等14部門辦公廳(室)下發《關于公布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將江蘇、浙江(含寧波)、福建(含廈門)、廣東(含深圳)、北京、上海、重慶、湖南和新疆等9個地區正式作為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從目前國際經濟環境和發展形勢來看,如何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國內大循環,是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一項工作。特別是外貿企業,如何與國內市場接軌,充分運用國內市場優勢,打通國內與國際市場連接通道,增強企業的市場活力,對提升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十分重要,對實現國內大循環也非常必要。
當說,在國際國內市場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的情況下,無論是外貿企業還是內銷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打通國內國際連接通道的新路徑、新途徑,不少企業還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聯系,尋找問題的堵點、痛點,化解打通連接通道的難點、焦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內國際條條通、路路通、雙向通。
事實也是,由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內貿和外貿在產品的生產體系、管理體系、標準體系、質量體系、安全體系等方面,是存在一些差距的。特別是標準體系和質量體系,沒有形成有機統一。因此,很多內貿產品無法進入到外貿領域,或生產標準不符合要求,或質量標準達不到外貿要求,或內控體系存在與外貿要求不相符的地方等。因此,一旦內部市場出現問題,有些產品想通過外貿銷售到國外,難度也相當大。
要想實現內外貿一體化,首先應當在產品的生產標準方面統一。必須按照國際標準生產,按照國際上可以通行的標準和要求執行。除非國內標準高于國外標準、國內的標準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即便如此,有些產品對外銷售也會遇到阻力。特別是歐美市場,只要存在一點差異,就有可能被阻擋在市場大門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統一內外標準,按照相同的標準體系生產產品,才能實現內外貿的完全統一、完全一致。
標準是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的關鍵,但是,質量體系、管理體系、安全體系等也是內外貿一體化繞不過的坎。因為,按照目前國際市場的變化情況,產品的質量是最容易被外國政府、企業做文章的方面。而我國在產品的質量體系、管理體系、安全體系等方面,與國外還是有一些不同。如何適應內外貿一體化要求,統一產品的質量體系、管理體系、安全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從總體上講,外貿企業只需要做適當處理,產品就能內銷。而內貿企業經銷的產品,如果不進行較大力度的調整與優化,可能就無法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這方面,應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企業作為內外貿一體化的實施主體,毫無疑問應當主動適應市場變化、適應國際環境變化、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對企業的產品生產標準、質量要求、管理目標等做好工作,切不可為了一時需要,降低產品生產標準,放松質量管理工作。否則,就有可能無法適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要,也無法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靈活流動。這也意味著,企業不僅要對生產負責,也要對管理、安全負責,更要對質量負責。特別是此前對產品的標準、質量、安全等不是太重視的企業,一定要轉變觀念,強化標準意識、質量意識、管理意識、安全意識,真正做出最好的、最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此次被列入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地區,應當最大力度地做好探索和嘗試工作,尤其是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地區,更要認真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供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鑒。試點地區之間,也可以建立不定期的經驗交流制度,及時把好的經驗傳授和推廣到其他試點地區,共同提高,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可以全面復制和推廣的經驗,把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真正抓出成效、抓出效率、抓出質量,推動中國經濟穩步增長,提升中國經濟應對外部風險和挑戰的能力,全面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