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20日訊(記者 周曉雅)四季報披露密集期的到來,讓多位頂流基金經理的持倉動向再次更新,葛蘭在管公募產品四季報顯示,她的在管規模重回900億級,暫時領先市場。
截至去年年底,葛蘭在管公募產品總規模為906.53億元,較2022年三季度末的875.46億元上漲31.07億元。其中,中歐醫療健康2022年底規模為641.38億元,較2022年三季度末增加28.05億元;中歐醫療創新2022年底規模為127.24億元,較2022年三季度末增加9.18億元。中歐明睿新起點、中歐阿爾法、中歐研究精選在2022年底規模依次為22.63億元、93.15億元、22.13億元,分別較2022年三季度末縮水2.78億元、2.80億元、0.59億元。
【資料圖】
雖然,基金總規模增長,但基金總份額較2022年三季度末稍有縮水,其中,中歐醫療健康C類份額被凈贖回超4億份。5只產品四季度凈值回報分化,中歐醫療健康和中歐醫療創新2只醫療主題基金獲正收益。
從持倉變動來看,恒瑞醫藥連續兩個季度得到增持,同時,藥明康德、邁瑞醫療、片仔癀等個股持股數也有增加,而頭號重倉股愛爾眼科則遭減持。
展望后期,葛蘭認為,隨著疫情對于行業的擾動逐步減弱,相關公司將會回到長期增長的趨勢中。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且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空間依然巨大,這些公司的價值終將有公允的市值體現,繼續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配置價值。
規模回升,基金份額縮水
在規模回升的同時,四季度葛蘭在管產品整體處于凈贖回的狀態。其中,她在管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在四季度被凈贖回3.91億份。
具體來看,該基金的贖回主要集中在C類份額。數據顯示,中歐醫療健康C類份額在四季度被申購17.96億份,贖回22.4億份,合計凈贖回4.44億份;A類份額在四季度被申購10.32億份,贖回9.79億份,凈申購5296.82萬份。
此前2022年中報顯示,中歐醫療健康的持有人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截至去年上半年末,機構投資者持有該基金份額占比僅為0.32%,而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則達到99.68%。C類份額的整體持有人戶數較多,截至去年二季度末,該基金C類份額持有人戶數為441.78萬戶,而A類份額持有戶數則為284.83戶。
整體來看,葛蘭在管的5只產品中有3只出現份額凈贖回的情況,除了中歐醫療健康,中歐明睿新起點、中歐研究精選分別被凈贖回約5000萬份、3700萬份。而中歐醫療創新和中歐阿爾法則獲凈申購。
從業績表現來看,中歐醫療健康和中歐醫療創新2只醫療主題產品在2022年四季度均獲正收益,凈值回報分別為6.16%、7.56%;而中歐明睿新起點、中歐阿爾法、中歐研究精選等3只產品凈值回撤,其中,中歐明睿新起點回撤幅度最大,達7.7%。整體來看,5只產品在2022年四季度的凈值回報均未跑贏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繼續增持恒瑞醫藥
截至去年末,中歐醫療健康的股票倉位再次回升到九成以上,為91.89%,較2022年三季度末的85.93%提升近6個百分點。從過往的定期報告來看,自2021年三季度末以來,該基金的股票倉位維持在九成以下,直至此次四季報的披露。
隨著倉位的提升,該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同步提高。截至去年末,中歐醫療健康的前十大重倉股合計持倉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54.59%,此前三季度末的比值為51.17%。
具體來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依次是愛爾眼科、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恒瑞醫藥、凱萊英、同仁堂、通策醫療、片仔癀。
與2022年三季度相比,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的組成并未發生變化,前五大重倉股的次序也不變。作為該基金的頭號重倉股,愛爾眼科在四季度被減持了518.19萬股,同期,該股價上漲8.37%,愛爾眼科在該基金的持倉占比已達到10%的頂格。這也意味著,該股或出現被動減持的情況。
此外,泰格醫藥和凱萊英的持股數也在2022年四季度分別減少了6.35萬股、22.93萬股,不過,持倉占比較2022年三季度均有上升。而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恒瑞醫藥、片仔癀的持股數則有所增長。其中,片仔癀被增持幅度最大,截至2022年持股數為817.11萬股,較2022年三季度末增持了77.88萬股。
恒瑞醫藥則連續兩季被增持。數據顯示,恒瑞醫藥在去年二季度末成為該基金的隱形重倉股;到了三季度末,該股被大幅加倉至第八大重倉股;而進入四季度,葛蘭繼續加倉該股至6512.17萬股,為該基金的第六大重倉股。在四季度,恒瑞醫藥股價上漲近10%,今年以來,該股延續震蕩上行態勢,截至目前,年初以來股價漲幅約為14%。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自去年上半年末進入中歐醫療健康的前十大重倉股行列以來,也接連兩個季度被增持,但在去年四季度該股的持倉占比有所下滑。截至去年底,該基金持有同仁堂5380.27萬股,較三季度末增加21.93萬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從3.98%下滑至3.75%
繼續看好醫藥生物板塊配置價值
回顧2022年第4季度,防疫政策的調整使得醫藥板塊總體關注度較高,此外經過5個季度的調整,醫藥生物板塊估值也回到了歷史較低水平,4季度板塊總體有所反彈。
葛蘭分析,從基本面角度來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醫藥行業診療端部分需求也隨著全社會一起受到了短期沖擊,而防疫相關產品需求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政策方面,江西省牽頭的肝功生化類檢測試劑集采以及福建省牽頭的電生理集采均已完成。“我們認為總體集采框架保持了穩定性,政策延續穩健、積極的趨勢我們認為沒有變化,政策的可預期性在逐步提升。”
至于基金操作層面,葛蘭表示,仍堅持以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為投資導向,布局方向除了此前提及的核心創新藥、創新器械、創新產業鏈、醫療服務、消費性醫療等,還提到在疫情擾動背景下業績兌現度較高的公司。
展望今年一季度,她認為,隨著疫情對于行業的擾動逐步減弱,相關公司將會回到長期增長的趨勢中。創新依然是行業成長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在她看來,國內多家企業將不同階段創新藥的部分權益授權給海外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內企業創新的價值。
在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方面,葛蘭分析,伴隨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及認知水平快速提升,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且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空間依然巨大,這些公司的價值終將有公允的市值體現。
“整體而言,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但中長期而言,我們繼續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配置價值,我們也將繼續努力為持有人創造長期投資回報。”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