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1月30日訊(記者 李丹昱)門店越開越多,盈利水平卻出現斷崖式下滑,讓絕味食品、周黑鴨等鹵味巨頭們的前景蒙塵。
1月29日晚間,絕味食品(603517.SH)發布公告稱,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66億元-6億元,上年同期營業收入為65.49億元,實現同比上升0.78%-3.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億元-2.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73.49%-77.57%。
巧合的是,春節假期前港股周黑鴨股價突遭重創,疑與其業績不佳有關。據業內流傳的周黑鴨調研紀要顯示,預計公司2023年業績指引為1.5億元-2億元;而2021年其全年歸母凈利潤為3.42億元,僅達到一半規模。隨后,周黑鴨方面稱,2023年將努力實現2億元利潤的業績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競品越來越多,“忠實”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少,讓鹵味巨頭們百感交集。營銷專家唐立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一季度消費回暖沒有讓投資者看到業績希望的原因在于,成本端的壓力已經在行業顯現出來。“尤其是頭部鹵味企業普遍承壓,與各地零散品牌相比失去了價格優勢。”
鹵味巨頭業績持續下滑
2022年以來,絕味食品與周黑鴨業績相繼出現增長乏力。根據公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絕味食品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5.33%、-59.1%、-87.25%、-74.1%。而根據最新的業績預告,2022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73.49%-77.57%來看,絕味食品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增速也將跌破-80%。
對于業績變化,絕味食品方面解釋道,報告期內公司為響應國家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與營業,對公司銷售收入及利潤造成一定影響;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導致銷售費用增加較大;報告期內原材料成本上漲幅度較大,造成對毛利率的負面影響;對比上一報告期,公司本期投資收益減少。
與絕味食品競爭已久的周黑鴨也不容樂觀。財報顯示,2017年-2021年,周黑鴨營業收入分別為32.49億元、32.12億元、31.86億元、21.82億元和28.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億元、5.4億元、4億元、1.5億元和3.4億元。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營業收入11.81億元,同比下降18.71%;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滑91.99%。
對于行業調研流出的數據,周黑鴨并未全盤否認,而是在公告中稱,公司繼續面臨來自可能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挑戰,特別是由當前產業趨勢導致的更高的原材料和配料的成本等。盡管如此,公司將努力實現2億元或以上的2023年年度利潤。
在這個護城河并不高的鹵味行業,絕味食品與周黑鴨幾乎同時失去業績增長動能,但也同時加快了開店步伐。周黑鴨曾在股價波動后的公告中解釋稱,公司基本面經營在12月放開后處于逐步恢復當中,近年會保持快速的拓店節奏(2023年新開店1000家)、積極推出新品、并加強在全渠道的布局,保障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絕味食品曾提出在2022年底前實現凈增1000家-1500家門店的目標,而公告數據顯示,僅2022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門店凈增長實現1207家,完成年度目標并不難。為了完成開店計劃,絕味食品還曾鼓勵集團內部員工回鄉開店。
較晚采用加盟模式的周黑鴨也新增了近千家門店,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已在全國擁有3160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1342家、加盟門店1818家,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890家。
但與絕味食品不同,周黑鴨的利潤貢獻仍主要來自于加盟模式(特許經營等)。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自營門店和特許門店,分別貢獻收入為5.81億元、3.34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49.2%、28.3%。營收差距也不得不讓周黑鴨將重點轉向特許門店,唐立預計周黑鴨會在今年加大對加盟商的政策傾斜,進一步爭取市場。
成本壓力仍存
鹵味巨頭絕味食品和周黑鴨的業績困境是意味著鹵味產品被消費者拋棄了嗎?事實并非如此,據美團發布的《2022鹵味品類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鹵味行業規模將達3691億元,預計2023年達4051億元,2018-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2.3%。
此前不少年輕消費者在微博熱搜#年輕人為何不愛吃鴨脖了#下解釋稱,不買絕味和周黑鴨的原因主要是價格越來越貴。“買兩三樣產品,總價就超過100元,不如直接買社區周邊的攤位鹵味。”
消費者不滿絕味、周黑鴨們越來越貴,而鹵味巨頭們也深陷成本旋渦。唐立向記者介紹,對于鹵制品而言,原材料價格占據約80%左右的總成本,鴨副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讓絕味和周黑鴨價格處于競爭劣勢。
國元證券也在研報中提出,周黑鴨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原材料成本壓力已逐漸顯現,趨勢有望延續至2023年,個別大單品如鴨脖、鴨掌價格漲幅預期將達30%以上。周黑鴨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如主推利潤率相對高的產品,以及蝦球成本存在進一步優化空間的預期下,望部分緩解原材料成本壓力。預計對沖后,2023年公司噸均生產成本將上漲10%以上,對毛利率大概有3-4%的影響。除此之外,23 年周黑鴨在成都新設立的加工廠也會增加約4000萬的相關成本及費用。
鹵味巨頭漲價,讓街邊鹵味品牌進入消費者視野。數據顯示,鹵味類在全國營業中門店數為276049家,2021-2022年5月新開店數140768家,關店數104825家,凈增35943家。其中,新一線城市的鹵味門店占比數量最多,達到36.74%,其次是三線城市占比為21.52%,二線城市占比為23.13%。
個體鹵味品牌的發展,也稀釋了鹵味市場的集中度。根據紫燕食品此前公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休閑鹵制食品CR3為9.57%。“產業集中度仍處于較低水平,一是由于我國鹵制食品企業眾多,大部分仍是小規模、作坊式生產經營,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存在一定的安全衛生隱患。”
而以絕味食品、周黑鴨為代表的頭部企業,也面臨著業績下滑與規模發展的矛盾。唐立認為,此前絕味食品募資折半已經說明鹵味品牌的發展的不易,在這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價格是最敏感的因素之一,也是能否重新俘獲年輕消費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