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如果能擁有一款尖尖的紅蜻蜓皮鞋,那么走在大街上絕對是最亮眼的一個”。這絕對是很多60后、70后對于“紅蜻蜓”的集體記憶。
(相關資料圖)
1995年,誕生于溫州的紅蜻蜓,迅速“飛”遍了大江南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為了中國鞋業的“老大哥”。
巔峰時期的紅蜻蜓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40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30億,并于201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時至今日,經過20多年的風雨,那些曾經與紅蜻蜓同一時代的知名皮鞋品牌例如百麗、達芙妮等都已逐漸凋落之時,紅蜻蜓仍舊活躍在大眾視野之中。
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下,紅蜻蜓更是直接抓住了“直播”的風口,讓自己又火了一回。作為紅蜻蜓的創始人,已經56 歲的錢金波通過自己的直播首秀再次帶火了紅蜻蜓,讓紅蜻蜓鞋子銷量出現 114% 的同比增長。
但短暫的高光并沒能掩飾紅蜻蜓這個已經垂垂老矣的老品牌背后所存在的頑疾。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品牌歷史的老品牌,在新時代的競爭中,不得不說紅蜻蜓真的很難再飛得和從前一樣高了!
最近,紅蜻蜓(603116.SH)就發布了全新的業績預告。根據這份2022年的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為-2500萬元到-3750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6800萬元到-80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業績預告發布后預示著紅蜻蜓業績已經連續五年下滑。除此之外這份業績預告也是紅蜻蜓上市后的第一份虧損業績預告!
隨著這份業績預告的發出,不禁讓人想問,垂垂老矣的紅蜻蜓會成為下一個隕落的皮鞋巨頭嗎?
壹
一只“紅蜻蜓”飛遍中國大江南北。
1964年錢金波出生于浙江的一個普通家庭,讀完初中后的錢金波便選擇了輟學外出打工,成為了一名木工。
偶然一次機會下,錢金波從一位朋友那里聽說賣鞋可以賺大錢,恰好自己的家鄉自古就有做皮鞋的悠久傳統,于是便放棄了木匠的工作,成為了溫州皮鞋的銷售。
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錢金波為了銷售皮鞋跑遍了武漢、長沙等100多個城市,整個人瘦了10多斤。但憑借皮鞋的良好銷量,錢金波也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隨著溫州皮鞋在全國的銷量越來越好,錢金波毅然辭去了銷售工作決定鋌而走險自己干。1995年錢金波回到了永嘉老家租了一個500平米的廠房辦起了皮鞋廠,并將其其名為“紅蜻蜓”。
要知道,當時雖然溫州鞋在全國很暢銷,但競爭也十分激烈。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當時溫州的鞋企已有4300余家,其中更不乏康奈、奧康、吉爾達等佼佼者,市場競爭可謂異常激烈。
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錢金波找到了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設計師Marlogce,而這位大師的一句話便點醒了錢金波。
這位大師告訴錢金波,你的鞋無論質量、款式都很不錯,但唯一差的就是文化附加值。因為技術可以復制,但文化卻無法抄襲。
1999年,被點醒后的錢金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并聘請了很多知名的民俗學家開始研究中華傳統的鞋文化。還在全國多地舉行了數次紅蜻蜓中華鞋文化展覽,并建成了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在整個行業內引起了不小轟動。
有了文化附加值沉淀的紅蜻蜓很快就張開了自己的翅膀,飛進了眾多消費者的內心。2000年左右時的紅蜻蜓產值已經成為過億,成為了中國鞋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但進入21世紀后的紅蜻蜓的發展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順風順水,甚至走過不少的歪路。2005年,因為企業布局多元化的失敗,讓紅蜻蜓迎來了第一次虧損。
好在,錢金波及時止血,停掉了所有除了鞋子以外的其余業務,并專心提升產品質量,最終讓紅蜻蜓重新坐穩自己“老大哥”的位置。
2015年,6月,紅蜻蜓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錢金波也一躍成為了全國知名“溫州鞋王”。
貳
垂垂老矣的紅蜻蜓還飛得動嗎?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不斷的迭代,無論是百麗,還是達芙妮都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眼淚,被市場所淘汰。而作為與他們同時期成長起來的紅蜻蜓之所以直到今天仍能活躍在市場上,就離不開當年紅蜻蜓的一個重要決定——擁抱電商。
2009年左右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商開始逐漸嶄露頭角。但就在其他品牌還沒搞懂電商的玩法時,紅蜻蜓已經看到了電商在未來市場上的重要性。
2010年,也就是天貓上線的第二年,紅蜻蜓就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部,并取得不錯的成績。第一年,紅蜻蜓就在線上取得了3000萬的銷售額。到了2019年左右,紅蜻蜓線上銷售額已經突破了6億。
2019年,紅蜻蜓又趕上了直播的風口。尤其是在疫情后,就連錢金波都親自直播帶貨,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彌補了疫情帶來的線下損失。2020年雙十一期間,紅蜻蜓更是取得了8億GMV的傲人成績。
可以說,作為一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紅蜻蜓之所以仍舊活躍在市場上,離不開其對互聯網電商和直播帶貨等風口的精準把握。
但對于一家20多歲的老品牌來說,每次都能抓住時代脈搏的紅蜻蜓雖然外表仍舊光鮮亮麗,但卻仍舊掩飾不住其內部的老化和頑疾。
而此次全新的發布自2015年上市以來第一份虧損的業績預告也將垂垂老矣的紅蜻蜓所正在面臨的尷尬處境完全的暴露了出來。
2017年后,紅蜻蜓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營業收入就從2017年的32.45億元下降到了2021年的25.11億元。
紅蜻蜓之所以呈現業績上連續多年的下滑,離不開整體鞋服領域在渠道上的變化。紅蜻蜓的發家靠的是當年線下渠道的大量布局,但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鞋服領域的市場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雖然紅蜻蜓第一時間抓住了電商的風口,但多年積累下來的線下門店仍舊在拖累著紅蜻蜓,讓其負重前行。尤其是疫情之后,繁重的線下渠道布局,也讓紅蜻蜓越走越慢。
很明顯的是,紅蜻蜓也清楚自己的頑疾所在。自2015年開始紅蜻蜓就開始調整線下渠道的布局,開啟門店收縮戰略,線下門店數從2015年的4100家調整到2019年的3000多家。
其中,尤其是直營門店關店數量更為明顯。2015年時紅蜻蜓直營門店數量有445家,但到了2021年直營線下門店數量調整到僅有261家。
但讓人意外的是在收縮戰略的背后,紅蜻蜓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卻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前紅蜻蜓的銷售和管理費用僅為13.6%和8.2%,但到2021年雖然線下門店收縮了不少,但銷售和管理費用卻不增反減,占比達到18.8%和11.6%。
因此,長遠來看,如果無法平衡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關系,那么未來紅蜻蜓想要盈利并不容易,甚至有可能步百麗和達芙妮的后塵。
叁
靠理財掙錢,紅蜻蜓在積蓄力量還是在躺平?
別看多年來紅蜻蜓一直連續虧損,但其賬面上卻擁有著眾多的現金流。據悉,截至2021年末,紅蜻蜓的賬面上擁有8.65億元貨幣資金,除此之外還有9.20億元理財,合計達17.85億元,占到總資產的近四成。
都說“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對于企業而言充足的現金流絕對是企業經營的良好基石,但對于外界而言紅蜻蜓雖然賬戶上很有錢,但操作卻很迷幻,因為自上市以來除了基本業務外,紅蜻蜓都是在靠理財賺錢。
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合計7370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40.8%。2021年,上述兩項合計4450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47.6%。
有很多媒體發現,紅蜻蜓之所以有這么多現金流用于理財賺錢,是因為2015年上市后,紅蜻蜓募集了10.41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之后,實際凈額為9.74億元,而這些錢拿到手后紅蜻蜓就一直將其用作理財賺取收益。
那么有人就會問了,那上市后的募投項目呢?
答案是早就被終止了!
2015年上市時紅蜻蜓的募投項目計劃的投資總額為9.75億元,但拿到錢后募投項目卻一直進行緩慢,其中一個募投項目直到2020年時才完成了10%左右,甚至到了當年6月份紅蜻蜓停止了所有的募投項目。
對此,紅蜻蜓也曾做出了解釋稱,當初募投項目主要是計劃開設直營獨立店,搶占線下市場。但如今市場變了,公司戰略也從線下轉線上了,因此原計劃募投項目肯定無法繼續實施。
而關于紅蜻蜓這種靠理財收益賺錢的行為,很多媒體也將其解讀成紅蜻蜓已經“躺平”。
雖然在疫情期間,這種“躺平”式的發展方向可謂被看做是紅蜻蜓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但如今隨著疫情的放開,如果紅蜻蜓還繼續“躺平”不作為的話,那么紅蜻蜓的未來著實令人堪憂。
時不我待,是老樹開新芽,還是步百麗、達芙妮的后塵,如今真的到了紅蜻蜓該做選擇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