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風越刮越猛烈,讓退休兩年的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動了復出的念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發文稱,要打造中國Open AI ,出資5000萬美元。
沒多久,王慧文的滿腔熱血,被券商首席分析師潑了一盆冷水,認為其啥都不懂,只會營銷。
王慧文再創業3億搞AI
2月10日,一張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的朋友圈截圖流傳網絡,稱要組隊入局人工智能。
他表示:“我的人工智能宣言:5000萬美元,帶資入組,不在意崗位、薪資和title,求組隊?!?/strong>
評論區下方,引來數人點贊。其中,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還評論稱:“大佬做投資,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且枯燥”。
一時之間,截圖火了,網友也是紛紛觀望其動作。很快,王慧文發文招兵買馬。
2月13日,王慧文更新一則“AI英雄榜”,喊話“組隊擁抱新時代,打造中國Open AI”。
其還稱,“設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我出資5千萬美元,估值2億美元”,并且“個人資金占股25%,75%的股份用于邀請頂級研發人才,下輪融資已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誠意滿滿。
另外,王慧文還揚言“不必為資金憂心,放心施展你的才華,雜事交給我打理。”
這一次他主要是為其新公司招研發人員——希望是業界公認的頂級研發人才,狂熱地相信AI改變世界,堅定確保AI造福人類。
天眼查顯示,王慧文早已在2018年7月,注冊了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由其100%持股。公司是一家以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的企業,經營范圍包括銷售自行開發的產品,計算機系統服務等。
就在王慧文喊話當日,該公司還披露了一筆2.3億美元的融資。
對于互聯網大佬的美好愿景,有券商首席分析師則公開diss。
2月13日,海通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鄭宏達轉發“英雄榜”,評價王慧文此舉是“純扯淡”。
其指出,“5000萬美元夠干什么的?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訓練10次?互聯網的人啥都不懂,就只會營銷,一點都不踏實?!?/strong>
公開資料顯示,鄭宏達是海通證券研究所科技產業鏈負責人,研究計算機近20年,管理整個科技研究團隊,對人工智能、半導體、云計算等領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行業分析師公開批評自己所覆蓋的上市公司是比較罕見的現象。
不過據公開信息顯示,海通證券研究所內部負責美團公司研究的分析師來自批發零售團隊,而非科技行業相關團隊。
財報數據顯示,海通證券成立于1988年,是國內龍頭券商。去年上半年,其營收121.04億元,同比下降了48.43%,幾乎腰斬,行業排名從連續多年穩居第二,跌落至第九名。
對于鄭宏達的點評,王慧文尚未有回應。而王慧文此次宣布進軍人工智能,讓其身影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中。
美團的二號人物,與王興是上下鋪兄弟
王慧文,1978年出生在東北農村,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大學時,與美團創始人王興是同個宿舍的上下鋪兄弟。
2001年畢業,王興去了美國讀書,王慧文進了中科院聲學所讀研。
2003年,在王興的鼓動下,王慧文從中科院退學,開始創業。
幸運的是,首次創業成績不菲。由他們創辦的校內網,不僅獲得過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韋斯岸的天使投資,還被千橡互動集團以5000萬收購。此后,兩人走向了不同創業方向。
直到2010年12月,王慧文加入美團,再一次與王興站在了同一戰線。
彼時,初創的美團還在“千團大戰”中廝殺。后來,美團在一眾平臺中脫穎而出,那槍林彈雨的十年歲月,王慧文沖鋒陷陣,功不可沒——開創美團外賣、攻下本地生活、搶灘網約車。在美團兇猛成長的日子里,王慧文堪稱王興的左臂右膀,在每一個關鍵業務中打頭陣,一路伴隨美團崛起成為今天的巨無霸。
之于王興,王慧文是陪伴其最長時間的創業伙伴和人生摯友。在人生最青澀時期,二人一起湊錢買電腦,一起退學又一起創業,幾乎形影不離,倆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于年長王興數月,王慧文成為“老王”,王興則是“興哥”。
在美團戰斗了整整十年,目睹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浮浮沉沉,王慧文心生退意。2020年12月18日,美團發布內部信宣布,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已經順利完成交棒,按計劃正式退出。
這一年,王慧文才42歲,他也曾說起辭職緣由:“一直以來我都不能很好的處理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系;也處理不好業務經營所需要的專注精進與個人散亂不穩定的興趣之間的關系;不熱愛管理卻又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與日俱增;我也一直擔心人生被慣性主導,怠于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p>
結語
回看過去走來的路,王慧文曾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的出身給我留下的印記是,我得認認真真地干活。”而這一次,他已經有了新的方向。
雖然正如其所述,我當前不懂 AI 技術,正在努力學,但這也沒有阻礙其擁抱 AI 的熱情。
隨著ChatGPT的火爆,不僅有谷歌、百度、京東等海內外巨頭親身下場,不少國內初創公司也紛紛宣布了自身的相關進展,對于未來類ChatGPT ,甚至超 ChatGPT 技術在國內百家齊放百家爭鳴,我們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