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日,一則“南寧房貸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的新聞沖上熱搜榜。根據報道,廣西南寧有樓盤對外稱“住房按揭貸款年齡期限可延長至80歲”,中信銀行等已經在執行該政策。記者通過多個渠道求證,有國資背景地產開發商南寧分公司銷售人員表示,目前接到中信銀行有這個通知。
雖然按照媒體的報道,有銀行人士認為,外界對此規定理解有誤。其中“貸款人年齡加貸款期限”可放寬至不超過80年,但“貸款人年齡不超過70歲”這一規定并沒有改變,且相關業務前提是銀行已經核實貸款人收入流水滿足貸款要求。
如果一切屬實,相關銀行真的要推出這樣的政策,只能說,目的只有一個,想方設法讓居民掏錢,為開發商解套,也給銀行爭利,或者說為銀行化解風險。當然,客觀上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對居民而言,真的好處甚微。如果真的是為廣大居民考慮,真的想讓居民改善居住條件,政策就不能只想著讓居民掏錢,還要想著為居民省錢,讓居民在省錢中愉快地掏錢。恰恰是,所有的政策,目標指向都是讓居民掏錢,而非省錢。
也許有人會說,降低房貸利率、減免契稅、給予相關的購房補貼等,不都是給購房者省錢嗎?是的,從政策本身來看,確實可以給居民省錢,加在一起,還可以省不少錢。但是,這些政策的出發點是什么?是為居民購房省錢嗎?如果樓市運行正常,甚至火爆,還會出臺這些政策嗎?
殊不知,在前些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時,無論是信貸政策還是地方稅收政策,以及開發商的定價政策、首套房政策,包括公積金投放政策,都是直沖居民的口袋而去,誰也沒有在如何降低居民購房成本、減輕居民購房負擔方面考慮問題,結果是,凡購房,必房奴。因此,我們也就可以認為,如果那時候出臺諸如降低房貸利率、減免契稅等政策,才叫真正的減輕購房者負擔。
現在出臺的所有政策,皆非從購房者利益角度出發,而是為開發商化解風險,為解樓市持續低迷困境。真正為廣大居民著想,那就要求開發商降價售房,這才是減輕居民購房負擔。開發商不降價,盡是地方政府與銀行讓利,最終的結果,還是會把負擔轉嫁給廣大居民。譬如給實體企業的錢少了,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居民就業受到影響,收入增長矛盾加劇;又如財政收入減少了,支出難以保證,影響的也可能是公共利益、公共福利、社會保障等,受影響的,還是廣大居民。開發商利益保住了,有良心和社會責任的還好,能夠把錢留在國內,繼續發展經濟、開發地產,或投資其他領域。無良的、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則把財富轉移到國外,或用于各種吃喝玩樂,過著奢靡生活,對他們的幫助,就是對廣大居民的傷害,當然會讓購房者不滿了。
為了穩定房地產,也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可以出臺鼓勵廣大居民購房的政策,但是,決不能只給政策、只出政策,不讓開發商降價。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再猶豫,哪怕虧本,也要讓開發商降價,把利益讓給購房者,而不是鼓勵廣大居民大量負債,這對擴大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不利的。廣大居民可以掏錢購房,但決不能再掏冤枉錢,不能為了開發商降低債務負擔、回籠資金、化解風險,讓自己背上一身債。把還債期限放到80歲,不就是讓他們一直活在還債之中嗎,這樣的生活能算得上有質量、有幸福感嗎?
所以,地方也好,金融機構也行,不要再在如何鼓勵、刺激居民購房上做文章了,也要鼓勵、刺激開發商降價,讓廣大居民能夠從開發商的降價誠意中產生購房欲望和熱情。不然,對廣大居民不公,對市場走出低迷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就算把還款期限放到100歲,不購房的仍然不購房。相反,如果開發商能夠降價售房,哪怕只是一個百分點,對購房者來說,也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比政策讓利更加心里舒坦、心情良好。公共政策原本就是廣大居民共有的,應當享受的。開發商降價售房,才是購房者獨自享受的,是最實惠、最實在、最看得見的。這筆賬,廣大居民是算得清的。在掏錢與省錢面前,廣大居民當然更喜歡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