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都喜歡吃鹵味,而對于“鹵味三巨頭”周黑鴨、絕味和煌上煌,相信大家也一定十分的熟悉。
上千億規模的鹵味市場,周黑鴨(01458.hk)、絕味食品(603517.sh)、煌上煌(002695.sz)三家主打“鴨貨”的上市公司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量,截至目前他們的總市值超過了480億元。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前幾年的餐飲市場不好過,鹵味市場也可想而知。尤其是去年,哀鴻遍野之下,聚焦到鹵味江湖,已然是血流成河!
(資料圖片)
這不近期,絕味、煌上煌、周黑鴨相繼公布了其2022年的業績預告,沒有更好只有更差,周黑鴨業績大降超94%;
鹵味三巨頭營收跳水利潤崩塌,“尷尬”已不足以表達它們的處境,“生死存亡”才是它們目前最該考慮的現實。
難道,鹵味三巨頭“不香了”,正在被消費者所拋棄?
壹
2022年,鹵味三巨頭的日子并不好過,業績紛紛墜落,凈利呈斷崖式下滑!
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一直占領鹵味市場的前三名,被稱為“鹵味三巨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然而近期三家企業紛紛下滑的業績報告,讓曾經創造輝煌業績的三巨頭低下了昂貴的“鴨頭”。
剛剛,百億市值的鴨脖股周黑鴨,又曝出業績暴降!
2月13日晚間,周黑鴨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不少于0.2億元,與2021年凈利潤3.42億元相比,下滑超過94%;預計2022年營收同比下降20%左右,而2021年營收為28.7億元。
昨天,“周黑鴨業績大降超90%”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前列。此前周黑鴨就因被傳凈利潤大幅下滑,導致股價單日閃崩式下跌22.95%,市值一天內蒸發約32億港元。
如今周黑鴨財報預告剛出,市值就直接跌破百億港元!截至2月15日收盤,周黑鴨在港股收報4.12港元,總市值98.19億港元。
當然,鹵味三巨頭的日子都不好過!
日前,同為三巨頭的絕味食品、煌上煌也相繼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均出現斷崖式下跌。
1月29日,“鹵味一哥”絕味交出了自2017年上市以來最差的年凈利潤成績單,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6-68億元,同比增長0.78%-3.83%;實現凈利潤2.20億元-2.60億元,同比下跌73.49%-77.57%。
無獨有偶,時隔一天之后煌上煌同樣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現凈利潤3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跌約79.25%-72.33%;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00萬元-1200萬元,同比下跌98.30%-89.78%。
鹵味三巨頭集體掉隊,業績紛紛墜落,難道休閑鹵味賽道不“香”了嗎?
貳
鴨貨真的賣不動了?這是眾多網友看到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業績后的第一反應。
近兩年,每到鹵味巨頭發布財報,類似于“年輕人不吃鴨脖”的話題便會占據微博熱搜榜,這看似玩笑話的背后卻是鹵味巨頭們業績下滑的事實。
當消費低迷、成本上漲、市場格局生變成為現實,鹵味巨頭們或許也就意識到業績“狂飆”已經成為過去。
梳理近幾年的業績,這3大鹵制品上市企業,其實早已掩飾不住增長疲態;
毛利率方面,絕味食品從2017年的35.79%降至2021年的31.68%;同期,周黑鴨從60.93%降至57.78%,煌上煌由34.66%降至33.00%。
如今,三盆冷水一起澆到了鹵味三巨頭的頭上,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曾經備受矚目的“鴨貨王們”,正在被消費者們拋棄……
而對于業績斷崖下跌的原因,三巨頭給出的原因幾乎相同:疫情影響以及原材料上漲。
按照這些公司給出的理由逐一來看,以線下門店經營為主的食品與餐飲行業,在過去一年確實受到疫情的極大沖擊。
不過,從財報數據中也能夠看到,除了疫情影響之外,快速開店的規?;瘍瀯菀呀洘o法再給它們帶來紅利,反而壓縮了利潤。
截至2022年6月30日,周黑鴨、煌上煌、絕味食品國內門店分別為3160家、4024家(肉制品加工業)、14921家。周黑鴨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890家,絕味食品同期凈增門店超1200家!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加盟商越多,管理成本也在增加?!白o城河”本就不高的鹵味賽道,面對沖擊結果更是不言而喻。
叁
鹵鴨脖,是湖北、四川等地區傳統美食。不過,相比鴨翅、鴨腿、鴨肫、鴨肝等登上餐桌的鴨貨,鴨脖一直被視為休閑食品。
直到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煌上煌、周黑鴨、絕味鴨脖等鹵味休閑零食品牌相繼誕生,鹵鴨脖被一群“會娛樂,更快樂”的年輕消費群體所接受,才真正火遍全國。
再加上趕上了中國休閑食品市場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休閑鹵制品“三劍客”憑借著先發優勢和差異化的競爭,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就市值規模來看,截止今日收盤,市值最大的是絕味食品(絕味鴨脖)326.6億元,其次是周黑鴨98.42億港元(約86億元),煌上煌67.93億元排名第三。
但是,要論上市時間,煌上煌在2012年就早早的登陸A股成為“鴨脖第一股”,之后,周黑鴨、絕味食品分別于2016年、2017年實現上市。
卷起來的鹵味江湖,無時無刻不在廝殺!
鹵味市場門檻本身不高,越來越多的新勢力正在跑步進場,和三巨頭們搶奪市場;
而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產品單一、價格不低的鹵味三巨頭,被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在三大巨頭業績滑坡的同時,一些創新鹵味品牌正在崛起,其中包括紫燕食品、王小鹵、盛香亭等,正在用創新口味和新產品、新賽道征服年輕消費者的胃。
時代在變,消費需求在變,鹵味江湖也在變,曾經的鹵味頂流們正在黯淡退場,靠一根鴨脖征服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難道年輕人真的不愛吃鴨脖了嗎?只是這屆年輕人追求越來越高了而已。
肆
事實上,“消費客流驟降”并不全是因為疫情,而“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業績的影響也絕不至于導致超過九成的利潤減少。
鹵味三巨頭真正的問題是,曾是“新消費”代表的它們,如今已成年輕消費者眼里的“老又貴”了。
面對原材料上漲,最簡單的應對措施無非就是漲價!
像走高端路線的周黑鴨業績爆雷大降超94%,不少網友都直言“都是因為太貴了”。按照2022年中報,周黑鴨客單價59.13元,實際上一次購買動輒上百元。
而“鹵味一哥”絕味食品僅在2022年就進行了兩次提價:
2022年初,絕味食品宣布部分產品提價5%;7月,絕味食品再次提價,涉及鴨掌、魷魚、鳳爪等產品,提價平均幅度7%-10%。
從銷售毛利率看,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毛利率為56.85%,煌上煌毛利率為29.53%,絕味食品毛利率為28.02%,相較2021年毛利率均出現小幅下降。由此可見,在面臨成本壓力,試圖通過漲價自救的鹵味巨頭們,不僅沒有挽救2022年業績,反而失去了不少客戶。
不過,“鹵味三巨頭”遭遇的流年不利,并不妨礙我國鹵制品行業的發展,畢竟三者在2020的市占率加起來還不到20%!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達3296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4051億元。
中國消費者為了滿足多樣化的口味需求,正更加喜歡嘗試各類美食,既有傳統的吃法,也有各類全新的嘗試。因而,“鹵味三巨頭”等老牌品牌,在面對越來越豐富的美食,以及新的消費方式時,不可避免的更加難以把握新的潮流,使得他們此刻看起來陰暗和凋零。
在此背景下,面對眼前的增長壓力,如何提升門店質量、尋找第二曲線吸引年輕消費者是目前擺在鹵味三巨頭面前的第一課題!
參考資料:
《周黑鴨們為什么賣不動了?》,界面新聞
《業績下滑、股價腰斬!煌上煌低價增發,實控人牟取暴利?》,財經銳眼
《休閑鹵味“三劍客”劍斷了?凈利潤下跌九成,周黑鴨尋找新“鹵”》,港股研究社
《周黑鴨業績大降超90%!鹵味三巨頭業績集體掉隊,鴨脖“刺客”刺癟了誰?》,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