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據浙江省紀委監委消息:浙商銀行(601916.sh)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沈仁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而在此前不久,財新曾獨家報道,剛滿60歲的沈仁康于癸卯年春節后被有關部門留置,與他一同被帶走的,還有其妻子。2月1日,浙商銀行內部小范圍通報了這一消息。
其實在一年前,沈仁康在距離退休還有一年的時候辭去了浙商銀行董事長一職,也許在那時沈仁康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有所察覺。
(資料圖)
據相關媒體報道,沈仁康被查或與浙銀資本、浙商產融等案件有關。
據多方了解,與浙商銀行密切相關的浙商產融董事長王衛華,已于2022年9月失聯至今,手機號碼一直打不通。曾有傳言稱是王衛華被安徽省紀委監委留置,但迄今尚未公開通報。
另外,此前浙商銀行和浙商產融多名高管被查,包括浙商銀行原副行長張長弓、浙商產融原副總裁徐兵等。其中,張長弓頗受沈仁康重用。沈仁康執掌浙商銀行期間,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張長弓就分管該行核心板塊之一的資管和同業業務,并被市場視為“寶萬之爭”中提供資金彈藥的關鍵人物。
暗中參與寶萬之爭
在2015年,“寶萬之爭”爆發。姚振華控制的深圳鉅盛華和前海人壽等寶能系公司以加杠桿方式多次舉牌萬科,到當年12月11日,寶能系持有萬科股份的比例達到22.45%,引起資本市場極大震動。
當時萬科獨立董事劉姝威發文,質疑寶能得到了浙商銀行違規出資。
后來,浙商銀行回應稱,浙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認購華福證券資管計劃約133億元作為優先方,僅用于鉅盛華整合收購非上市金融股權,不可用于股票二級市場投資。
浙商銀行這次聲明反而證明了自身在寶能系的野蠻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至少為其一系列資本杠桿游戲提供了大量初始資金。而充當這一資金通道的是浙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要知道,此時沈仁康才到浙商銀行任職董事長不過一年左右。
2015年,浙銀資本由浙商銀行資本市場部牽頭成立。剛成立時,張長弓擔任浙銀資本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經理,彼時他還擔任著浙商銀行副行長職務。徐兵擔任浙銀資本董事。
據某金融人士稱,浙商銀行通過浙銀資本,繞開《商業銀行法》的“銀行資金不能入市”等規定,做了很多投行業務。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浙銀資本對外投資了100多家有限合伙基金,注冊資本金均為1000萬元。借著這些“通道”,浙商銀行將理財資金投到一二級股權市場,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房地產相關領域,比如輸血132.9億元給寶能系。
在“寶能系”事件曝光之后,監管介入,要求浙銀資本切割與浙商銀行的關系。此后一段時間,浙銀資本大股東由浙商銀行變更為沈國軍為實際控制人的銀泰集團短暫代持。
踩中多顆大雷
從“寶萬之爭”事件可以看出,沈仁康在擔任浙商銀行董事長期間確實是作風大膽,行事不拘一格。
雖然這種做法確實讓浙商銀行的資產規模實現快速擴張。2013年浙商銀行的總資產為4881.17億,到2021年底總資產卻達到了2.29萬億,在這期間還相繼完成H股和A股上市。
然而如此瘋狂的擴張的背后,給浙商銀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隱患。
近年來,浙商銀行頻繁出現在暴雷企業債權人名單中,踩過的“雷”包括樂視控股、安信信托、康美藥業、北大方正以及浙江本地的新光控股、銀億股份等。
當年為了解決浙銀資本而成立的浙商產融也風光不再,有些股東還爆發了債務危機,如已進入債務重組的泰禾集團、被報道遭數家銀行追債的和潤集團、涉嫌操縱市場并資金承壓的宜華系等。
房地產行業仍是浙商銀行的重要客戶。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浙商銀行前十大貸款客戶中,第一名正是房地產業,且房地產業客戶占據4席。房地產業還是浙商銀行公司貸款和墊款的第三大行業。截至2022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1781億元,占全行貸款12.09%,該比重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是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恒大暴雷,浙商銀行也未能幸免。根據那份被恒大辟謠的求援文件,截至2020年6月30日末,恒大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余額2163億元,其中浙商銀行107億元,風險敞口僅次于民生銀行和農業銀行。恒大2020年年報顯示,其主要往來銀行包括浙商銀行等20家銀行。
在2022年全年,浙商銀行多家分行因資金違規流向房市、虛增存貸款、信貸管理不審慎等各種問題被罰。據相關媒體統計,近一年來,浙商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已合計被銀保監系統罰款超過1500萬元。
面對沈仁康在任期間留下的殘局,浙商銀行下一任的董事長又該如何處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