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18日訊(編輯 旭日)據媒體報道,本周二,總投資100億元的15GWh清陶能源動力固態電池儲能產業基地正式簽約落地成都市郫都區。同時,2月7日,干億鋰礦巨頭贛鋒鋰業宣布,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在固態電池領域獲得新突破,搭載贛鋒鋰電三元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SUV賽力斯SERES-5計劃干2023年3月開始交付。
此外,近期蔚來、賽力斯、長安深藍、嵐圖等多家新能源車企披露半固態電池裝車進展,業內人士表示,半固態電池對于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更迭小,被視作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產品。隨著各正負極廠商與電池廠商紛紛加大研發力度,半固態電池量產裝車已經提上日程。
(資料圖)
二級市場表現看,在互動平臺表示固態電池項目處于研發階段的金龍羽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月內累計最大漲幅達77%。
招商證券張夏等在2月13日研報中表示,贛鋒宣布攜手賽力斯打造的固態純電SUV將于今年上市,固態電池量產裝車可期。固態電池在安全性、重量、尺寸、能量密度、應用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均遠優于鋰離子電池,國內外企業紛紛加快相關布局,固態電池有望成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路線。
光大證券分析指出,2022-2023年會有一批領先的半固態電池企業逐漸發布車規級電池,2022年蔚來發布ET7、東風發布E70鳳圖發布淚風等搭載半固態電池的車型,預計2030年全固態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固態電池將優先從高端應用市場開始商業化,例如無人機、醫用等領域,逐步向動力及消費電池領域擴展。
公開資料顯示,固態電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的特性,在安全性、重量、尺寸、能量密度、應用和熱穩定性等方面均遠優于鋰離子電池。就續航時間而言,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上限區間為300-350Wh/kg,而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則有望達到500Wh/kg,續航里程有望翻倍。
就安全性而言,固態電池里沒有液體電解質,而是采用全固態成分,不具備易燃易揮發的問題,更穩定,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安全隱患。就使用壽命而言,液體電解質在低溫下容易黏稠,影響離子傳導,導致目前的電動車冬天性能就比較差,而固態電解質低溫和高溫性能都比較優秀,這也意味著固態電池的使用壽命更長,回收周期大大拉長。
根據觀研天下測算,中國固態電池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29億元,2030年突破200億元,預計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5.01%。
在出貨量方面,國內出貨量有望在2025年達24GWh,2030年突破250GWh,2022-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4.66%。據SNEresearch測算,到2025年中國固態電池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總規模的50%。目前固態電池處于滲透率“0-1的”階段,預計未來替代空間廣闊。
張夏研報中指出,目前國內多家電池企業固態電池技術領先,部分企業已進入固態鋰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中試階段,2025年前可能實現固態電池量產。涉及上市公司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孚能科技、贛鋒鋰業、中天科技、天齊鋰業、鵬輝能源、中偉股份、金龍羽、高樂股份等。
此外,在原材料方面張夏表示,除了固態電解質代替傳統電解液提升性能外,未來可以通過將固態電池負極換成鋰,正極換成高能量材料來達到降本目的。涉及上市公司包括珠海冠宇、當升科技、容白科技、多氟多、天賜材料、橫店東磁、貝特瑞、格林美、新宙邦、中欣氟材、瑞泰新材等。